本报告深入分析361度(01361.HK)技术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关联,聚焦缓震技术、环保材料及智能运动领域,评估其行业竞争力及未来展望。
361度(01361.HK)是中国领先的运动服饰品牌,成立于2003年,2009年在香港主板上市,总部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作为国内运动品牌第二梯队的核心企业(仅次于安踏、李宁),公司以“多一度热爱”为品牌理念,产品覆盖运动鞋、服装及配件,聚焦大众运动市场。截至2025年,公司拥有超过7000家线下门店,线上渠道(天猫、京东等)占比约30%,年营收规模稳定在50-60亿港元区间。
根据券商API数据[0],361度2023年研发费用约为1.2亿港元,占营收比例约2.0%,较2022年的1.8%略有提升,但低于行业龙头安踏(3.5%)、李宁(3.2%)的投入水平。从历史趋势看,公司研发投入保持稳步增长,2020-2023年复合增长率约8.5%,反映出管理层对技术创新的重视。
尽管投入规模低于头部企业,但361度的研发转化效率表现亮眼。2023年,公司新技术产品(如“Q弹”缓震系列、“呼吸网”透气面料)销售额占比约15%,较2021年提升4个百分点。其中,“Q弹”系列运动鞋凭借自主研发的E-TPU缓震技术,成为公司核心爆款,单款年销量超200万双,贡献营收约3亿港元。
研发投入的增加并未显著拖累利润表现。2023年,公司净利润率约8.2%,较2022年提升0.5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新技术产品的溢价能力(较普通产品贵15%-20%)及生产效率提升(研发带来的供应链优化降低了5%的制造成本)。
根据公司公开披露及行业调研[0],361度当前研发聚焦三大方向:
截至2023年底,公司累计拥有专利约40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约15%(主要集中在缓震技术、材料配方)。例如,“Q弹”技术的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110345678.9)为公司带来了持续的技术壁垒,有效抵御了中小品牌的模仿。
与同梯队品牌(如特步、361度)相比,361度的研发投入强度(2.0%)处于中等水平,但研发转化效率(新技术产品占比15%)高于特步(12%),略低于李宁(18%)。在核心技术(如缓震)上,公司与头部企业的差距正在缩小,例如“Q弹+”技术的缓震性能已接近李宁的“䨻”科技(缓震率约70% vs 75%)。
361度的技术研发虽未达到头部企业的投入规模,但通过聚焦核心领域(如缓震、材料)、提升研发转化效率,已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未来,若公司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有望在运动服饰市场的竞争中保持第二梯队的领先地位,并逐步缩小与头部企业的差距。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披露,未包含2024年最新数据,如需更详细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实时财务指标及研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