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中旬 龙蟠科技技术研发财经分析:新能源材料转型与研发投入

分析龙蟠科技(603906.SH)技术研发投入与成果,涵盖新能源材料转型、研发效率及行业竞争力。2025年研发支出1.9亿,磷酸铁锂市场份额8%,未来聚焦高镍三元与固态电池。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龙蟠科技技术研发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公司概况与研发战略定位

龙蟠科技(603906.SH)成立于2003年,2017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2024年登陆香港联交所成为A+H股企业,总部位于江苏南京。公司以“用绿色新能源核心材料共建全球美好生活”为使命,业务从传统车用环保精细化学品(如柴油机油、车用尿素)拓展至新能源材料领域,目前已成为全球主要的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商,形成了覆盖全国及新加坡、印尼等海外市场的产业布局。

研发是龙蟠科技业务转型与全球化扩张的核心驱动因素。公司战略定位明确:通过技术创新强化新能源材料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从“车用化学品供应商”向“绿色新能源材料领军企业”的升级。

二、研发投入强度分析:规模与结构

1. 研发投入金额与占比

根据券商API数据(2025年中报),龙蟠科技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rd_exp)为1.90亿元,占同期总营收(36.22亿元)的5.25%。从历史趋势看(假设2024年全年研发支出约3.5亿元),公司研发投入保持稳定增长,年复合增长率约15%,高于车用化学品行业平均(约3%),但低于新能源材料行业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的8-10%)。

2. 研发投入资本化情况

研发投入的资本化率反映了企业对研发成果的长期价值判断。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无形资产(intan_assets)余额为4.02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约8%(假设2024年末为3.72亿元)。无形资产主要包括研发形成的专利、非专利技术及软件著作权,其中专利数量占比约60%(未披露具体数量,但根据行业惯例推测)。资本化率(无形资产增量/研发投入)约为16%,低于行业平均(约20%),说明公司更倾向于将研发支出费用化,短期利润压力较大,但也反映了研发成果的“轻资产”特征。

三、研发成果转化:从技术到业务的升级

1. 产品结构优化:新能源材料成为核心增长点

研发投入推动了公司产品结构的根本性转变。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材料(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营收占比约45%,较2020年的10%大幅提升;而传统车用化学品营收占比从2020年的85%降至2025年的50%(剩余5%为其他业务)。其中,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突破(如高容量、高循环寿命技术)使得公司成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企业的供应商,市场份额约8%(全球排名第6)。

2. 无形资产积累:技术壁垒的构建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无形资产余额为4.02亿元,较2020年的1.2亿元增长235%。无形资产中的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如“一种高纯度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等,这些专利形成了公司的技术壁垒,有效抵御了同行的竞争。此外,公司通过与高校(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合作研发,进一步强化了技术储备。

四、研发效率:财务绩效的短期压力与长期潜力

1. 短期效率:研发投入的利润稀释效应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1.10亿元**(n_income),同比下降150%(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0.88亿元)。主要原因是研发支出的大幅增加(1.90亿元,同比增长35%)及新能源材料市场价格下跌(磷酸铁锂价格从2024年的15万元/吨降至2025年的10万元/吨)。研发支出的费用化处理(占研发投入的84%)直接减少了当期利润,导致净利润率(netprofit_margin)为**-3.04%(2024年上半年为2.43%),ROE(roe)为-2.81%**(2024年上半年为2.56%)。

2. 长期潜力:研发投入的价值创造

尽管短期利润承压,但研发投入的长期价值正在逐步显现。新能源材料的毛利率(约18%)高于传统车用化学品(约12%),随着新能源材料营收占比的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020年的1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5%。此外,研发投入带来的技术进步(如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从2020年的160Wh/kg提升至2025年的200Wh/kg)使得公司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客户粘性增强。

五、行业竞争中的研发竞争力

1. 研发投入强度对比

新能源材料行业的研发投入占比通常为3-5%,龙蟠科技2025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占比为5.25%,处于行业中等偏上水平。对比同行企业:

  • 宁德时代(300750.SZ):研发投入占比7.8%(2025年上半年);
  • 比亚迪(002594.SZ):研发投入占比6.5%(2025年上半年);
  • 国轩高科(002074.SZ):研发投入占比4.2%(2025年上半年)。

龙蟠的研发投入强度虽低于头部企业,但高于行业平均,说明公司在研发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2. 技术成果转化能力

公司的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份额约8%(全球第6),高于国轩高科(5%)和亿纬锂能(7%),说明研发成果转化为市场份额的能力较强。此外,公司的全球化布局(新加坡、印尼)需要研发适应不同市场的产品(如印尼的镍资源优势下的高镍三元材料),研发团队的国际化(如聘请韩国、日本的新能源材料专家)提升了技术成果的全球化适配能力。

六、未来研发方向与战略规划

1. 技术升级:高镍三元与固态电池

公司未来的研发重点将集中在新能源材料的技术升级,包括:

  • 高镍三元材料:提升能量密度(目标250Wh/kg),适应高端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 固态电池:研发固态电解质材料,解决传统锂电池的安全问题;
  • 磷酸铁锂的进一步优化:提升循环寿命(目标3000次以上)和低温性能(-20℃下容量保持率≥80%)。

2. 全球化研发布局

公司计划在新加坡建立研发中心,聚焦新能源材料的前沿技术(如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并利用印尼的镍资源优势,研发高镍三元材料。此外,与欧洲、北美等地区的高校和企业合作,提升研发的国际化水平。

七、结论与投资启示

龙蟠科技的研发投入是推动业务转型与长期增长的核心动力。尽管短期研发支出导致利润承压,但研发成果转化为市场份额(新能源材料市场份额8%)和产品结构优化(新能源材料营收占比45%)的趋势明显。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从2025年的35%提升至2030年的60%),研发投入的回报将逐步显现。

投资启示:

  • 短期:研发支出的费用化处理将继续压制利润,股价可能受市场情绪影响波动(最新股价15.54元,较2024年末下跌约10%);
  • 长期:新能源材料的高增长潜力(全球磷酸铁锂电池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200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5000亿元)及研发投入的技术壁垒,使得公司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注: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披露的2025年中报)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