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赛力斯(601127.SH)盈利能力改善的五大核心路径:产品结构升级、规模效应释放、研发投入赋能、成本控制优化及运营效率提升,揭示其净利润预增66.2%-96.98%的关键因素。
赛力斯(601127.SH)作为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技术科技型企业,2024年以来经营业绩实现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营业收入均创历史新高。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预增66.2%-96.98%,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本文从产品结构、规模效应、研发投入、成本控制、运营效率五大维度,结合财务数据与业务布局,分析其盈利能力改善的核心路径。
赛力斯通过“高端化”产品策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平均售价(ASP)。2024年,公司推出问界M9、M9大五座、新M7Ultra、新M7Pro等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其中问界M9作为旗舰车型,售价区间覆盖35-50万元,定位中高端市场;新M7Ultra则聚焦智能驾驶与豪华配置,售价高于同级别竞品。
财务影响:高端车型的推出推动产品结构升级,2024年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提升至90%以上(2023年约75%),ASP较2023年增长15%-20%,直接拉动毛利率提升。2025年上半年,高端车型销量占比进一步提高至35%(2024年为28%),成为收入与利润的核心增长点。
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42.69万辆,同比增长305%;2025年二季度,随着新M7Ultra、问界M9大五座等新产品上市,销量较一季度大幅增长(预增公告提及“二季度销量较一季度有较大幅度增长”)。销量的快速增长有效摊薄了固定成本(如研发投入、智能制造设备折旧等)。
财务数据支撑: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同比增长58.91%,但研发投入占比(4.86%)较2023年(5.21%)略有下降,主要因收入规模扩张摊薄了研发成本;2025年上半年,随着销量进一步增长,单位研发成本预计将继续下降。
赛力斯坚持“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路线,2024年研发投入重点用于智能驾驶、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车机系统等核心领域。例如,问界M9搭载的华为ADS 2.0智能驾驶系统、800V高压平台等技术,均为自主研发或与华为合作研发的成果。
效果体现:技术创新增强了产品差异化竞争力,问界品牌2024年荣膺新能源汽车品牌NPS(净推荐值)第一名,用户口碑提升推动复购率增长;同时,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降低了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如三电系统的自主研发使公司避免了零部件价格波动的风险,进一步稳定了成本。
赛力斯智慧工厂采用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拥有机器人超5000台,生产效率较传统工厂提升30%以上,次品率下降至0.01%以下,有效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此外,公司通过与华为的深度合作,优化供应链管理,例如零部件采购的协同效应使部分零部件成本下降10%-15%。
财务验证:2024年营业成本1180.62亿元,同比增长280%,但成本增速低于收入增速(305%),说明成本控制有效;2025年上半年,随着智能制造效率进一步提升,营业成本率预计将继续下降。
赛力斯通过管理层调整(2020年张正萍任董事长、总裁),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降低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2024年管理费用15.34亿元,同比增长45.6%,但管理费用占比(1.06%)较2023年(1.23%)下降,主要因管理效率提升;销售费用89.41亿元,同比增长250%,但销售费用占比(6.16%)较2023年(6.52%)略有下降,说明销售投入的产出效率提升。
根据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forecast),公司净利润预计为27-32亿元,同比增长66.2%-96.98%,主要得益于:
尽管赛力斯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但仍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特斯拉、比亚迪等竞品的价格战)、原材料价格波动(锂、镍等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链风险(零部件短缺)等挑战。
应对策略:
赛力斯盈利能力改善的核心逻辑是**“产品升级+规模效应+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的协同作用。通过高端车型拉动ASP提升、销量增长摊薄固定成本、研发投入增强产品竞争力、智能制造与供应链优化降低成本,公司实现了收入与利润的同步增长。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张及公司海外市场的拓展,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数据[0]及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