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迈瑞医疗国内业务回暖趋势,涵盖医疗新基建政策、集采边际改善、财务表现及新产品管线进展,预测2025-2027年增长窗口。
迈瑞医疗(300760.SZ)作为国内医疗设备龙头企业,其国内业务表现受行业政策、市场需求及公司战略布局影响显著。2023年以来,受医疗集采、疫情后需求疲软及高端设备进口替代进度放缓等因素影响,公司国内业务增速有所下滑。本文通过行业环境复盘、公司财务追踪、新产品管线进展三大维度,结合最新市场数据,分析其国内业务回暖的驱动因素及时间窗口。
自2022年“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以来,国内医疗新基建(如县级医院升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入加速期。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医疗设备采购额同比增长18.7%,其中高端影像(MRI、CT)、体外诊断(IVD)及生命支持设备需求尤为突出[0]。迈瑞医疗作为国内少数能提供全产品线的厂商,受益于政策对“国产替代”的明确要求,其设备在县级及以上医院的渗透率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高端超声国内市场份额较2024年同期提升3.2个百分点至28.5%)[0]。
2025年以来,医疗设备集采规则逐步优化(如“分组竞价”“量价挂钩”),迈瑞医疗的核心产品(如监护仪、血球分析仪)在集采中的价格降幅较2023-2024年收窄(平均降幅从25%降至12%)。同时,公司通过“产品升级+服务增值”策略,推动高端产品(如智能监护仪、分子诊断系统)占比提升(2025年上半年高端产品收入占比达41%,较2024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部分抵消了集采对毛利率的负面影响[0]。
根据迈瑞医疗2025年半年报,公司国内收入同比增长6.8%(2024年同期为-3.1%),实现自2023年三季度以来的首次正增长。其中,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监护仪、呼吸机)国内收入同比增长11.2%,主要受益于县级医院对重症设备的补短板需求;体外诊断业务(血球、生化分析仪)国内收入同比增长4.5%,得益于公司在基层市场的渠道拓展(2025年上半年新增基层客户1200家)[0]。
2025年上半年,公司国内业务毛利率为62.3%,较2024年同期微降0.5个百分点,主要因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抵消了集采降价影响。同时,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如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至75%)及营销费用结构(数字化营销投入占比从2024年的15%提升至22%),实现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至18.7%,推动国内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8.9%[0]。
2025年上半年,迈瑞医疗推出的**高端MRI(1.5T超导)及智能CT(64排)**实现国内市场销量突破(分别销售120台、280台),其中MRI在三级医院的渗透率达15%(2024年同期为8%)。这些产品的推出,不仅填补了公司在高端影像领域的空白,也借助“国产替代”政策实现了快速增长[0]。
公司2024年底推出的全自动分子诊断系统(Molecure 16),2025年上半年国内销量同比增长45%,主要用于新冠病毒变异株检测及肿瘤基因检测。随着精准医疗政策(如“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规划)的推进,分子诊断业务有望成为公司国内业务的新增长点[0]。
受益于医疗新基建的持续投入及集采政策的边际改善,迈瑞医疗2025年下半年国内业务收入增速有望提升至10%-12%(上半年为6.8%),其中高端产品(影像、分子诊断)收入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45%以上[0]。
随着公司新产品管线的逐步落地(如2026年推出的3.0T MRI及下一代IVD系统),以及国内医疗设备市场“国产替代”进程的深化(预计2027年国产设备市场份额将从2024年的35%提升至45%),迈瑞医疗国内业务有望进入加速增长期,2026年国内收入增速或达15%以上[0]。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市场信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