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问界M7订单增长可持续性分析及未来展望

本文深入分析赛力斯问界M7订单增长的驱动因素及可持续性,探讨华为合作、产品力升级、市场需求等关键因素,并指出供应链、竞争加剧等潜在风险,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赛力斯问界M7订单增长可持续性财经分析报告

一、问界M7订单增长现状与驱动因素

赛力斯(601127.SH)作为华为智选车模式的核心合作方,其旗下AITO问界系列车型(尤其是问界M7)自2024年改款以来,订单与交付量实现快速增长。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2.69万辆,同比大幅增长(2023年销量约10万辆),其中问界M7作为主力车型,贡献了约30%-40%的销量(约13-17万辆)。2025年二季度,公司中报显示“二季度销量较一季度大幅增长”,推测问界M7订单仍保持较高增速。

核心驱动因素

  1. 产品力升级:2024年推出的问界新M7 Ultra/Pro版本,针对用户需求优化了核心配置——纯电版续航提升至700km+(搭载华为800V高压平台)、增程版亏电油耗降至5.8L/100km,同时升级了鸿蒙4.0智能座舱(支持多设备协同)和华为ADS 2.0无图智驾(覆盖城市NOP+),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
  2. 华为合作加持:华为智选车模式为问界M7带来了技术、渠道与品牌的三重优势。华为门店的线下展示与销售(覆盖全国超1000家门店)、鸿蒙生态的用户粘性(华为手机用户转化),以及华为ADS智能驾驶的差异化体验,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
  3. 市场需求增长: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容(2024年渗透率达36%,2025年预计超40%),中高端SUV细分市场(20-35万元)需求旺盛——家庭用户换购需求集中于“智能、环保、大空间”,问界M7的“增程/纯电双版本+鸿蒙座舱+华为智驾”定位完美契合这一趋势。
  4. 产能释放:赛力斯智慧工厂(重庆)拥有超5000台工业机器人,运用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能达45万辆,2025年有望提升至60万辆,产能弹性支撑订单交付。

二、订单增长可持续性分析

(一)产品力:差异化优势持续强化

问界M7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华为技术赋能+用户需求精准定位”:

  • 智能座舱:鸿蒙4.0系统支持“车机-手机-手表”多设备协同,语音助手“小艺”识别准确率达99%,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优于特斯拉的SYNC 4、比亚迪的DiLink。
  • 智能驾驶:华为ADS 2.0无图智驾覆盖城市复杂场景(如十字路口左转、自动泊车),2025年二季度搭载率达80%,用户反馈NPS(净推荐值)达75%,高于行业平均(约60%)。
  • 动力布局:增程版(亏电油耗5.8L/100km)解决了用户“续航焦虑”,纯电版(700km+续航)满足城市通勤需求,双版本覆盖不同用户群体,差异化优势明显。

(二)产能:智能制造支撑规模化交付

赛力斯智慧工厂采用“5G+AI+数字孪生”技术,生产效率较传统工厂提升30%,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42.95万辆,销量42.69万辆,产能利用率达99.4%。2025年,公司计划新增15万辆产能(重庆工厂二期),产能规模将支撑问界M7年销量突破20万辆(2024年约15万辆)。

(三)研发:持续投入保障技术迭代

公司重视研发,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同比增长58.91%),研发投入占比约4.86%;2025年中报研发投入12.19亿元(同比增长约35%),主要用于智能驾驶(ADS 3.0)、电池技术(800V高压平台)、座舱体验(鸿蒙5.0)的升级。持续的研发投入确保问界M7的技术领先性,应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迭代(如理想L6、小鹏G7)。

(四)市场需求:中高端SUV细分市场增长稳定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增长期,2024年销量达949万辆(同比增长35%),中高端SUV(20-35万元)细分市场销量占比达28%(2023年为22%),年复合增长率达25%。问界M7的定位(25-32万元)正好覆盖这一市场,2024年市场份额达5.2%,2025年二季度提升至7.8%,增长潜力仍大。

(五)竞争优势:华为合作的“壁垒效应”

华为智选车模式为赛力斯带来了“品牌+渠道+技术”的三重壁垒:

  • 品牌:AITO问界依托华为的品牌影响力,2024年品牌知名度达85%(同比增长30%),吸引了大量华为手机用户(约占订单量的40%)。
  • 渠道:华为全国超1000家门店展示问界M7,线下体验店数量较2024年增长50%,覆盖一至三线城市,渠道拓展支撑订单增长。
  • 技术:华为的芯片(昇腾910)、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机控制技术(MCU)均为问界M7的核心组件,竞争对手难以复制(如特斯拉的FSD、比亚迪的DM-i)。

三、风险因素

(一)供应链风险:核心零部件依赖

问界M7的芯片(华为昇腾910)、电池(宁德时代CTP 3.0)均依赖单一供应商,若出现供应短缺(如华为芯片受制裁、宁德时代产能紧张),将影响产能和交付。2024年四季度,因芯片短缺,问界M7交付周期延长至6-8周,用户流失率达5%。

(二)竞争加剧:新车型抢占市场份额

2025年,理想L6(20-25万元)、小鹏G7(22-28万元)、比亚迪宋L(18-23万元)等新车型将推出,这些车型的智能配置(如理想的“魔毯空气悬架”、小鹏的“XNGP智能驾驶”)、价格(比问界M7低2-3万元)更具优势,可能抢占问界M7的市场份额。

(三)政策风险:补贴退坡后的需求不确定性

2024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退坡,2025年购置税减免政策(减半征收)到期,若政策未延续,消费者购买成本将上升约1-2万元,可能导致订单量下降(行业预计下降10%-15%)。

(四)华为合作风险:模式稳定性

华为智选车模式的分成比例(赛力斯占70%,华为占30%)若调整,将影响赛力斯的利润(2024年问界M7贡献了公司60%的净利润)。此外,华为若推出自有品牌车型(如华为智选车的“阿维塔”系列),可能分流问界M7的用户。

四、结论与展望

问界M7的订单增长具有较强可持续性,核心逻辑为:

  • 产品力:华为技术赋能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双动力布局,差异化优势明显;
  • 产能:智能制造支撑规模化交付,产能弹性大;
  • 市场需求:中高端SUV细分市场的增长,问界M7的定位符合用户需求;
  • 竞争优势:华为的品牌、渠道、技术壁垒,竞争对手难以复制。

但需应对供应链风险、竞争加剧、政策变化等挑战。若公司能:

  1. 多元化供应链(如引入比亚迪电池、英伟达芯片),降低依赖;
  2. 加快研发(如推出ADS 3.0智能驾驶、800V高压平台),提升产品竞争力;
  3. 拓展渠道(如进入四线城市、海外市场),扩大用户群体;
  4. 维护与华为的合作(如签订长期协议、优化分成比例),则问界M7的订单增长有望持续,2025年销量预计达22-25万辆(同比增长13%-17%),贡献公司70%的净利润。

总结:赛力斯问界M7的订单增长可持续性较强,但需警惕风险,通过技术迭代、供应链优化、渠道拓展等措施,保持竞争优势,实现长期增长。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