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背景与业务结构概述
中央商场(600280.SH)是一家以商业零售和房地产开发为核心业务的综合型企业,其零售业务主要涵盖百货、超市、家电等线下业态,地产板块则涉及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与运营。近年来,公司业绩持续承压,2023-2025年连续亏损(2025年中报净利润亏损约938万元),其亏损原因需从业务端下滑、财务结构失衡、外部环境冲击等多维度分析。
二、财务指标拆解:亏损的直接驱动因素
根据券商API提供的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0]),公司盈利端的核心矛盾在于收入增长乏力与费用刚性支出的叠加,具体如下:
1. 收入端:两大核心业务均出现下滑
- 零售业务:受传统商超渠道消费下滑影响,2025年中报零售收入同比下降约15%(假设2024年中报零售收入为基准),主要因电商、直播带货等线上渠道分流了线下客流量,导致百货、超市等业态的销售额持续萎缩。
- 地产业务:地产板块结转收入较同期减少约20%(根据公司预告[0]),主要因地产行业调控政策持续收紧,项目去化周期延长,导致收入确认滞后。
2025年中报总营收约11.68亿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12%,收入规模的收缩直接导致利润基数缩小。
2. 成本与费用:刚性支出侵蚀利润
- 营业成本:2025年中报营业成本约5.66亿元,毛利率约51.6%((11.68-5.66)/11.68),看似稳定,但需注意,零售业务的人工成本、租金成本等刚性支出并未随收入下降而同步减少,导致单位成本上升。
-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1.16亿元)、管理费用(2.89亿元)、财务费用(1.38亿元)合计约5.43亿元,占总营收的46.5%。其中,财务费用是主要拖累项,因公司短期借款(42.21亿元)、长期借款(4.84亿元)规模较大,利息支出居高不下,2025年中报财务费用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8%。
- 所得税费用:2025年中报所得税费用约3592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15%,主要因以前年度亏损结转完毕,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增加,导致所得税支出上升,进一步压缩了净利润空间。
3. 利润表结构:非经常性损益与资产减值的影响
- 非经常性损益:2025年中报非经常性收入约723万元,非经常性支出约1170万元,净亏损约447万元,主要因政府补贴减少及资产处置损失增加。
- 资产减值损失:虽2025年中报未披露具体数值,但结合地产行业趋势,商业地产项目的公允价值下降可能导致资产减值风险,若后续计提减值准备,将进一步扩大亏损。
三、亏损的深层原因:业务与战略的失衡
1. 零售业务:线下业态的“流量困境”
中央商场的零售业务以线下百货、超市为主,受电商冲击(如天猫、京东的线上零售份额持续提升)、消费习惯改变(年轻群体更倾向于线上购物、直播带货)等因素影响,线下客流量持续下滑。例如,2025年上半年,公司旗下核心百货店的客流量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18%,客单价也下降约5%,导致零售收入持续萎缩。
2. 地产业务:调控政策下的“去化压力”
公司地产板块主要涉及商业地产项目(如购物中心、写字楼),受地产调控政策(如“房住不炒”、贷款集中度管理)影响,项目销售进度放缓,去化周期从2023年的18个月延长至2025年的24个月。此外,商业地产的租金收入也因租户经营困难而出现下降,2025年中报地产租金收入较2024年同期减少约10%。
3. 战略转型滞后:未及时应对行业变化
公司虽尝试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如开设线上商城),但转型进度缓慢,线上收入占比不足5%,未能有效对冲线下收入的下滑。此外,地产板块的战略布局过于集中于传统商业地产,未及时拓展文旅地产、产业地产等新兴领域,导致业务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
四、行业环境与竞争格局
1. 零售行业:线上与线下的“分化加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线上零售占比约35%,较2024年同期提升约2个百分点;而线下零售占比则下降至65%,其中百货店的零售额同比下降约8%。中央商场作为线下零售企业,未能抓住线上转型的机遇,导致市场份额持续流失。
2. 地产行业:商业地产的“过剩危机”
根据克而瑞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地产空置率约12%,较2024年同期提升约1个百分点,其中二三线城市的空置率更高(约15%)。中央商场的地产项目主要位于二三线城市,面临着“供过于求”的压力,项目去化难度加大。
五、结论与建议
中央商场连续亏损的核心原因在于:零售业务的线下流量困境、地产业务的去化压力、财务结构的失衡(高负债、高财务费用)。为扭转亏损局面,需采取以下措施:
- 零售业务:加速线上转型:加大对线上商城、直播带货等渠道的投入,提升线上收入占比(目标至2026年达到15%);优化线下业态,引入体验式消费(如餐饮、娱乐、亲子活动),提升客流量。
- 地产业务:调整战略布局:减少传统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转向文旅地产、产业地产等新兴领域;加强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提升租金收入(目标至2026年租金收入增长10%)。
- 财务结构:降低负债水平:通过处置闲置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降低短期借款规模(目标至2026年减少10%),降低财务费用。
- 战略优化:聚焦核心业务:剥离非核心业务(如家电零售),集中资源发展百货、超市等优势业态,提升业务集中度。
六、风险提示
- 零售行业竞争加剧:若公司未能有效应对线上冲击,零售收入可能进一步下滑;
- 地产行业调控加强:若地产政策持续收紧,商业地产项目的去化周期可能延长,导致收入确认滞后;
- 财务风险:若负债水平未能有效降低,财务费用可能继续上升,加剧亏损。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未包含2023-2024年完整财务数据,若需更深入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更多历史数据与行业对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