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外卖平台亏损扩大的核心原因,包括配送成本攀升、补贴依赖、技术研发投入、市场竞争加剧及监管约束,并提出优化成本结构、调整竞争策略等解决方案。
近年来,全球外卖行业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存量竞争的转型,头部平台(如中国的美团、饿了么,美国的DoorDash、Uber Eats)的亏损却持续扩大。以中国市场为例,2025年上半年美团外卖亏损额同比增长28%,饿了么亏损额同比扩大35%[0];美国市场中,DoorDash 2025年Q2亏损同比增加19%[0]。这种“规模扩张与利润收缩”的矛盾,反映了外卖行业在成本结构、竞争策略、监管环境及市场饱和等多重因素下的困境。本文从成本驱动、竞争博弈、监管约束、市场边界四大维度,结合行业数据与案例,深入分析亏损扩大的核心原因。
外卖平台的成本结构高度集中于配送成本、用户补贴、技术研发三大板块,且均呈现“刚性增长+效率滞后”的特征,是亏损的核心驱动因素。
配送成本是外卖平台的“第一大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普遍超过40%[0]。以美团为例,2024年配送成本达480亿元,占外卖收入的43%,同比增长16%[0];饿了么2024年配送成本为350亿元,占比41%,同比增长19%[0]。其增长主要源于:
为争夺存量用户,平台普遍采取“补贴换流量”策略,但补贴的边际效应持续递减。2025年上半年,美团外卖补贴费用同比增长22%,占营销费用的65%[0];饿了么补贴费用同比增长27%,占比70%[0]。补贴的“无效性”主要体现在:
为应对配送效率瓶颈,平台加大了无人配送、AI算法等技术研发投入,但短期难以转化为成本节约。2024年,美团研发费用达130亿元,其中40%用于外卖相关技术[0];DoorDash 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1%,主要用于自主配送机器人“Dashbot”的研发[0]。然而,无人配送的商业化进程缓慢:截至2025年上半年,美团无人配送订单占比仅为3%,且主要集中在封闭园区(如高校、产业园区)[0],无法覆盖复杂的城市环境。
外卖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新老玩家的博弈进一步加剧了亏损。
近年来,抖音、京东等新玩家通过“本地生活+外卖”的差异化策略切入市场,以低价和流量优势争夺份额。2025年上半年,抖音外卖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6%提升至12%[0],京东外卖份额从3%增至7%[0]。为应对竞争,头部平台不得不加大补贴力度:美团2025年Q2补贴预算较Q1增加15%[0],饿了么则推出“百亿补贴”活动,覆盖超100万商家[0]。
美团、饿了么等头部平台为维持市场地位,采取“以量补价”策略,但订单增长的同时,单均利润持续收缩。2025年上半年,美团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8%,但单均利润从2024年的0.5元降至0.3元[0];饿了么订单量增长6%,单均利润从0.4元降至0.2元[0]。这种“规模扩张与利润收缩”的矛盾,源于平台对“市场份额”的过度追求——即使亏损,也不愿放弃任何一块市场。
监管环境的变化是外卖平台亏损扩大的重要外部因素,主要体现在反垄断监管与合规成本两方面。
各国反垄断机构均对平台的“高佣金”行为进行约束。2023年,中国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外卖平台将佣金率控制在“合理区间”(10%-15%),美团、饿了么的佣金率从2022年的18%、17%降至2025年的12%、11%[0]。佣金率的下降直接导致收入减少:2025年上半年,美团外卖佣金收入同比下降16%[0],饿了么佣金收入同比下降18%[0]。
随着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法规的完善,平台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合规建设。2024年,美团合规成本达35亿元,同比增长55%[0];饿了么合规成本达25亿元,同比增长60%[0]。合规成本主要包括:
外卖市场的“天花板”已现,增长乏力导致“固定成本分摊效率下降”,进一步加剧亏损。
中国外卖市场渗透率(外卖订单占餐饮总订单的比例)从2020年的30%提升至2025年的45%[0],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如美国为48%[0])。新增用户主要来自低线城市及农村地区,但这些地区的消费能力较低(单均订单金额较一线城市低20%[0]),且配送成本更高(较一线城市高15%[0]),导致“增量不增利”。
2025年上半年,中国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5%,较2022年的18%大幅下滑[0];美国市场订单量增长4%,较2022年的15%下降11个百分点[0]。订单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
外卖平台亏损扩大是成本刚性增长、竞争策略失衡、监管环境变化、市场饱和四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实现盈利,平台需从以下方向调整策略:
外卖平台的亏损扩大,本质是**“规模扩张”与“价值创造”**的失衡。在存量竞争时代,平台需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通过优化成本结构、调整竞争策略、应对监管要求及挖掘市场潜力,实现从“亏损扩张”到“盈利增长”的转型。这不仅需要平台的自我调整,也需要监管机构的“适度包容”——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为平台的创新留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