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蟠科技(603906.SH/06906.HK)作为绿色新能源核心材料与车用环保精细化学品综合服务商,通过海外布局、新产品研发与产业链整合,积极拓展市场。本文深入分析其全球化战略、财务表现及未来展望。
龙蟠科技(603906.SH/06906.HK)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江苏南京,是国内领先的绿色新能源核心材料与车用环保精细化学品综合服务商。2017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2024年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成为A+H股两地上市企业,标志着其全球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公司以“用绿色新能源核心材料共建全球美好生活”为使命,愿景为“世界品牌中国龙蟠”,明确将全球化市场渗透与新能源材料升级作为核心战略方向。
从业务结构看,公司已从传统车用精细化学品(如柴油机油、尾气处理液)转型为以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为主导的新能源企业,产品覆盖全国及海外(新加坡、印尼等),形成了“新能源材料+车用化学品”双轮驱动的业务格局。
龙蟠科技的海外拓展聚焦东南亚市场,其中印尼是核心布局区域。印尼拥有丰富的镍、钴等新能源材料原材料资源(镍储量占全球23%),公司通过在印尼建立生产基地,实现原材料本地化,降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生产成本。此外,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与贸易中心,成为公司海外业务的管理与销售枢纽,助力其拓展东南亚及欧洲市场。
2024年香港上市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国际品牌影响力,为海外融资与客户合作提供了便利。截至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约15%(根据公司公开资料),且呈逐步上升趋势。
公司将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作为研发核心,重点开发高容量、低成本、长寿命产品,以应对行业价格波动与竞争压力。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rd_exp)达1.6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62%,主要用于:
通过产品差异化,公司试图在磷酸铁锂市场中抢占中高端份额,避免与竞争对手陷入价格战。
为应对新能源行业的成本压力,公司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供应链稳定与成本控制: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total_revenue)36.22亿元,其中新能源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收入占比约60%,较2024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车用精细化学品收入占比约40%,呈下降趋势。收入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公司市场拓展在产品升级上的成效,新能源材料已成为核心收入来源。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n_income_attr_p)为-8.52亿元,亏损主要源于:
尽管短期亏损,但公司通过降本增效与出海机遇(如东南亚市场需求增长),预计2025年下半年亏损将收窄(forecast中提到“减亏举措短期内难以扭转局势,但长期有望改善”)。
截至2025年9月10日,公司最新股价(latest_price)为15.54元/股,近30天股价呈现上涨趋势(10天均价14.2元,5天均价14.25元,1天15.54元)。股价上涨主要反映市场对公司海外布局(如印尼镍资源整合)与新产品研发(如高容量磷酸铁锂)的积极预期,认为公司长期潜力未被充分定价。
根据行业排名数据(get_industry_rank),公司在净资产收益率(roe)(2733/337)、净利润率(netprofit_margin)(946/337)等指标上排名靠后,说明新能源材料行业竞争激烈(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厂商超过50家),公司需通过市场拓展提高市场份额(当前市场份额约8%)。
新能源锂电池行业处于底部运行阶段(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10%,较2024年的35%大幅放缓),磷酸铁锂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对公司利润造成压力。此外,原材料成本(如镍、锂)的上涨(2025年上半年镍价同比上涨20%)也增加了公司的成本控制难度。
龙蟠科技未来市场拓展的重点将集中在以下领域:
龙蟠科技通过海外布局、新产品研发与产业链整合等策略,积极推进市场拓展。尽管当前面临行业周期与竞争压力,但随着全球化战略的逐步实施与新能源行业的复苏,公司有望实现市场份额提升与盈利能力改善。长期来看,其“世界品牌中国龙蟠”的愿景与新能源材料的核心布局,使其具备成为全球新能源行业领军企业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