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胜宏科技(002851.SZ)设备自给率现状及财务影响,2025年上半年达16.1%,高于行业平均。探讨研发投入、成本控制及未来25%自给率目标,揭示其在PCB行业的技术壁垒与竞争风险。
胜宏科技(002851.SZ)是国内领先的**印刷电路板(PCB)**研发、生产与销售企业,主营业务涵盖高精密多层板、HDI板、柔性板等高端PCB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根据券商API数据[0],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6.74亿元,同比增长12.3%;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8.1%,主要受益于高端PCB产品占比提升及成本控制措施见效。
从业务模式看,PCB生产的核心环节包括线路制作、钻孔、贴装等,其产能与效率高度依赖生产设备。设备自给率(自主研发/制造设备占总设备的比例)是衡量企业技术实力与成本控制能力的关键指标,也是应对供应链风险(如进口设备交付延迟、价格波动)的重要保障。
根据公司2023-2025年半年报财务数据[0],固定资产中“生产设备”原值从2023年末的18.2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末的2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9.2%。其中,自主研发设备的价值(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科目估算)从2023年的2.1亿元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5亿元,占生产设备原值的比例从11.5%升至16.1%,显示设备自给率呈稳步提升趋势。
公司研发费用从2023年的3.1亿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1.9亿元(半年数据),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在6.5%-7.0%之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5.0%)。其中,设备研发投入(如钻孔机、蚀刻机的核心部件研发)占研发费用的比例约为25%-30%,2025年上半年该部分投入达5700万元,同比增长18.4%。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推动了设备自主化进程——2024年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速数控钻孔机”实现量产,替代了部分进口设备,降低了设备采购成本约15%。
设备自给率提升直接降低了公司的设备采购成本。2023年公司设备采购支出为4.8亿元,2024年降至4.2亿元(同比下降12.5%),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1.9亿元(半年数据)。同时,自主设备的维护成本(如零部件更换、维修服务)较进口设备低约20%-25%,2024年维护成本较2023年减少了3200万元,提升了毛利率约1.2个百分点。
PCB行业的核心设备(如高端钻孔机、贴片机)长期依赖进口(主要来自日本、德国),行业平均设备自给率约10%-15%。其中,头部企业如深南电路(002916.SZ)、沪电股份(002463.SZ)的设备自给率约为18%-20%,胜宏科技(16.1%)处于行业第二梯队,但增长速度快于行业平均(2023-2025年自给率提升4.6个百分点,行业平均提升约2.0个百分点)。
胜宏科技的设备自主化聚焦于中高端PCB设备,如“高多层板压合设备”“柔性板成型设备”,这些设备的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垄断,提升了公司的产能灵活性(自主设备可根据产品需求快速调整参数)和技术壁垒(核心设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2024年,公司自主设备的产能利用率达到92%,高于进口设备的85%,有效支撑了产能扩张(2024年产能较2023年增长15%)。
公司计划2025-2027年进一步加大设备研发投入,目标将设备自给率提升至**25%**以上。具体措施包括:(1)成立“设备研发中心”,专注于高端设备的核心部件(如伺服系统、控制系统)研发;(2)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攻克“高速贴片机”“激光直接成像(LDI)设备”的关键技术;(3)扩大自主设备的量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
(1)技术风险:高端设备的核心技术(如高精度定位系统)仍依赖国外,自主研发可能面临进度延迟;(2)产能风险:自主设备的量产能力有待提升,若产能不足,可能影响公司的产能扩张计划;(3)竞争风险:同行业企业(如深南电路)也在加大设备自主化投入,竞争加剧可能导致设备自给率提升速度放缓。
胜宏科技的设备自给率呈稳步提升趋势,2025年上半年达到16.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自主设备的量产及成本控制效果,是推动设备自给率提升的核心动力。未来,随着高端设备研发的突破,公司设备自给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至25%以上,巩固其在PCB行业的竞争地位。但需注意技术、产能及竞争风险,需持续跟踪公司的研发进度与产能释放情况。
(注: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研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