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中旬 大金重工技术突破及2025年业绩增长分析

分析大金重工在风电塔筒及海工装备领域的技术积累与2025年业绩增长驱动因素,探讨其全球市场竞争力与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5 分钟

大金重工技术突破及价值分析报告

一、公司概况与技术积累背景

大金重工(002487.SZ)成立于2000年,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是国内风电塔筒行业首家上市企业。经过二十余年深耕,公司已形成以风电塔筒、海工装备为核心的业务布局,产品涵盖海上/陆上风电塔架、转换段、基础段、大型单桩、深远海导管架、浮式基础等,服务于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

从技术积累看,公司是国内首家出口欧洲14.7MW级海塔亚洲首家出口欧洲超大型单桩(14.7MW级)的企业,也是亚太地区唯一能向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大规模出口海工产品的全球一流装备制造商[0]。这些成果奠定了公司在风电海工装备领域的技术壁垒,支撑其全球化业务拓展(如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项目,以及日本、韩国等新兴市场)。

二、2025年技术突破情况分析

根据网络搜索及公开信息,2025年以来未披露重大新技术突破或专利成果[1]。但公司在深远海风电技术研发产业链延伸方面的布局,仍体现了技术升级的方向:

  1. 深远海浮式基础研发: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水深>50米)发展,浮式基础成为关键装备。公司正在推进浮式基础的技术攻关,旨在解决深远海环境下的稳定性、载荷传递等问题,未来可能成为新的技术增长点。
  2. 全球海工特种运输体系:为配合海外项目交付,公司正在完善海工特种大型运输船及远洋物流体系,提升全球供应链的效率与灵活性,这属于技术与运营的协同升级。

三、技术积累与业绩的关联: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增的核心驱动

尽管2025年无重大技术突破,但过往技术优势直接转化为海外业务增长盈利模式升级,推动业绩大幅提升:

  • 海外业务爆发: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项目交付量大幅增加(如欧洲14.7MW级海塔、单桩),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 DAP模式升级:出口桩基产品从传统的FOB(离岸价)模式转变为DAP(目的地交货)模式,附加值更高,带动整体盈利提升[0]。
  • 财务表现验证:根据2025年半年报预告,公司净利润预计5.1-5.7亿元,同比增长193.32%-227.83%,主要得益于海外业务增长及DAP模式的推动[0]。

四、行业地位与技术竞争力

从行业排名看,公司**ROE(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EPS(每股收益)**等指标均处于风电装备行业前列(如ROE排名5547/337,净利润率排名4199/337)[0],反映其技术优势带来的盈利效率。

作为全球风电海工装备第一梯队企业,公司的技术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 大型化装备制造能力:能生产14.7MW级以上的超大型海塔、单桩,满足全球风电机组大型化的需求;
  • 欧洲市场认证:通过了欧洲海上风电的严格认证(如DNV、GL等),成为少数能进入欧洲高端市场的中国企业;
  • 全球化研发与服务:在欧洲、亚洲设有研发中心,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五、股价表现与市场预期

2025年以来,公司股价呈现持续上涨趋势:10日内涨幅约17.1%(从34.66元涨至40.59元),5日内涨幅约12.2%[0]。股价上涨的核心逻辑是:

  • 业绩预增预期:市场提前反映了2025年上半年的高增长;
  • 技术与业务的协同:深远海浮式基础、全球运输体系等布局,让市场预期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
  • 风电行业高景气: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量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量约35GW,同比增长28%),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受益明显。

六、结论与展望

尽管2025年无重大技术突破,但大金重工的技术积累(大型化、欧洲认证)业务布局(海外市场、DAP模式)产业链延伸(深远海、运输体系),仍使其保持风电海工装备领域的龙头地位。

未来,若公司在深远海浮式基础新型材料(如高强度钢、复合材料)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有望进一步巩固技术壁垒,推动业绩持续增长。市场对公司的预期主要集中在海外业务扩张技术升级带来的盈利提升,股价仍有上涨空间。

(注: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信息,未包含2025年未披露的技术突破信息。)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