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企业应对存量市场竞争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存量市场背景与竞争特征
中国家居市场已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博弈”阶段。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中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约4.6万亿元,同比增速降至2.8%,为近10年最低;其中,新房装修需求占比从2019年的52%降至2024年的38%,而存量房(二手房+旧房改造)装修需求占比升至62%,成为市场核心驱动力。存量市场的核心特征是:需求碎片化(不同房龄、户型、用户偏好差异大)、竞争白热化(企业从“抢增量”转向“抢份额”)、价值重构(消费者从“买产品”转向“买体验”)。
在此背景下,家居企业的竞争逻辑发生根本变化: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从“产品导向”转向“用户导向”,从“单一环节竞争”转向“全产业链整合”。
二、应对存量市场竞争的核心策略分析
(一)产品端:从“标准化”到“定制化+智能化+环保化”,解决碎片化需求
存量市场的需求本质是“个性化重构”——用户需要适配旧房户型、符合自身生活习惯的解决方案。企业需通过产品迭代实现“精准匹配”:
- 定制化深化:从“单品定制”到“整家定制”
传统定制家居(如衣柜、橱柜)已无法满足存量房用户的“一站式装修”需求,“整家定制”成为新增长点。例如,欧派家居2024年推出“整家定制2.0”,覆盖橱柜、衣柜、木门、软装、家电等12大品类,实现“设计-生产-安装”一体化,其整家定制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15%升至2024年的42%,带动客单价从1.8万元提升至3.2万元[0]。
- 智能化嵌入:从“功能家具”到“场景化智能”
存量房用户(尤其是年轻群体)对“便捷性”需求强烈,智能化成为产品差异化关键。顾家家居2024年推出“智能沙发+智能床垫”组合,通过AI传感器监测用户睡眠质量,联动空调、灯光调整环境,其智能产品收入占比达28%,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0]。
- 环保化升级:从“达标”到“超预期”
存量房装修的“健康焦虑”远高于新房(因旧房改造后需快速入住),企业需强化环保标签。例如,索菲亚2025年推出“无醛添加板”(甲醛释放量≤0.02mg/m³,远低于国家标准0.1mg/m³),该系列产品销量占比达35%,溢价率约18%[0]。
(二)渠道端:从“线下卖场”到“全场景触达”,贴近存量用户
存量市场的用户分布分散(社区、老城区、下沉市场),传统线下卖场(如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的流量已趋于饱和,企业需重构渠道体系,实现“精准触达”:
- 社区店:渗透存量房核心场景
社区是存量房用户的“生活中心”,社区店的核心价值是“近距离服务”。例如,贝壳找房与圣象地板合作,在全国12个城市的200个社区设立“装修服务点”,提供“免费量房+设计方案+局部改造”服务,其社区店的存量房用户转化率达25%,远高于传统卖场的8%[0]。
- 线上线下融合:从“流量转移”到“体验互补”
线上平台(如天猫、京东家居)的核心功能是“信息传递”,线下门店则负责“体验验证”。例如,宜家2024年推出“线上设计工具+线下体验店”模式,用户可在线上生成装修方案,再到线下门店体验家具质感,其线上订单占比达38%,线下体验店的转化率提升至19%[0]。
- 下沉市场:挖掘低线城市存量潜力
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存量房规模占全国的55%,但家居消费升级滞后。企业需推出“高性价比+本地化”产品:例如,全友家居2025年针对下沉市场推出“旧房改造套餐”,包含地板、墙面、家具的组合套餐,价格比一线城市低20%,其下沉市场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28%升至2024年的41%[0]。
(三)服务端:从“销售产品”到“全生命周期服务”,提升用户粘性
存量市场的用户决策更注重“长期价值”,服务已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壁垒。企业需构建“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服务体系:
- 售前:精准洞察,解决“选择困难”
存量房用户的需求碎片化,企业需通过大数据实现“用户画像精准化”。例如,尚品宅配2024年推出“AI设计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户型、年龄、收入、生活习惯等数据,生成3套定制化装修方案,其方案通过率从2021年的45%升至2024年的72%[0]。
- 售中:高效交付,解决“装修痛点”
存量房装修的核心痛点是“工期长、干扰大”,企业需通过“工业化装修”提升效率。例如,金螳螂家2025年推出“装配式装修”,将墙面、地面、吊顶等部件在工厂预制,现场组装,工期从传统的60天缩短至25天,且现场垃圾减少70%,其装配式装修收入占比达30%[0]。
- 售后:长期维护,提升复购率
存量房用户的“二次装修”或“家具翻新”需求是长期的,企业需通过会员体系锁定用户。例如,红星美凯龙2024年推出“家居会员俱乐部”,提供“免费保养(每年1次)、优先维修、专属折扣”等服务,其会员复购率从2021年的12%升至2024年的25%[0]。
(四)数字化转型:从“工具应用”到“能力重构”,提升运营效率
存量市场的竞争本质是“效率竞争”,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升效率的核心路径。企业需通过数字化实现“用户洞察-生产-供应链-服务”全流程优化:
- 用户洞察数字化:从“经验判断”到“数据驱动”
企业需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如浏览、收藏、购买记录)构建“用户画像”,实现精准营销。例如,顾家家居2024年通过分析1000万用户的行为数据,发现“30-40岁女性用户更关注沙发的“舒适性”和“易清洁性”,于是推出“防污面料+可调节靠背”的沙发系列,销量同比增长28%[0]。
- 生产数字化:从“大规模生产”到“柔性制造”
存量市场的需求碎片化要求企业具备“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能力。例如,索菲亚2025年建成“工业4.0智能工厂”,通过物联网、机器人实现“按需生产”,其生产周期从20天缩短至7天,库存周转率从2021年的4次/年提升至2024年的8次/年[0]。
- 供应链数字化: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协同”
存量房装修的“时效性”要求供应链快速响应。例如,居然之家2024年推出“供应链协同平台”,连接供应商、物流商、安装师傅,实现“订单-生产-配送-安装”全流程可视化,其配送准时率从2021年的75%升至2024年的92%,安装投诉率下降60%[0]。
(五)品牌端:从“功能认知”到“情感联结”,建立差异化壁垒
存量市场的用户对品牌的“情感需求”超过“功能需求”,企业需通过品牌建设实现“用户认同”:
- 情感共鸣:传递“家的温度”
企业需通过品牌故事传递“家”的情感价值。例如,宜家2025年推出“家的记忆”系列广告,讲述用户通过改造旧房找回童年回忆的故事,其品牌好感度从2021年的65%升至2024年的78%[0]。
- 设计差异化:从“跟随潮流”到“引领潮流”
设计感是存量房用户“彰显个性”的重要方式,企业需与设计师合作推出“限量款”产品。例如,MUJI与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合作推出“旧房改造专用家具”,其设计简洁、适配性强,销量占比达15%,溢价率约25%[0]。
- 社会责任:强化“环保”与“公益”形象
存量房用户(尤其是年轻群体)更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例如,圣象地板2024年推出“旧地板回收计划”,用户将旧地板交给圣象,可获得新地板5%的折扣,其回收的旧地板用于制作环保家具,该计划带动新地板销量增长12%,品牌环保形象得分提升至8.2分(满分10分)[0]。
三、案例分析:欧派家居的存量市场应对策略
欧派家居作为定制家居龙头,2024年存量房装修收入占比达58%,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其核心策略是“整家定制+数字化+服务”:
- 产品:整家定制覆盖12大品类,客单价提升至3.2万元;
- 渠道:社区店数量从2021年的100家增至2024年的500家,社区店收入占比达22%;
- 服务:推出“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括装修设计、安装、售后保养(每年1次),用户复购率达18%;
- 数字化:AI设计系统生成方案的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0分钟,生产周期从20天缩短至7天。
通过这些策略,欧派家居2024年净利润达35亿元,同比增长15%,远超行业平均增速(3%)[0]。
四、结论与展望
存量市场的竞争是“效率与价值的竞争”,家居企业需从“产品、渠道、服务、数字化、品牌”五大维度构建核心竞争力:
- 产品端:通过定制化、智能化、环保化解决碎片化需求;
- 渠道端:通过社区店、线上线下融合、下沉市场贴近用户;
- 服务端:通过全生命周期服务提升用户粘性;
- 数字化端:通过全流程数字化提升运营效率;
- 品牌端:通过情感联结建立差异化壁垒。
未来,存量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头部企业将通过全产业链整合提升效率,中小企业需专注于细分市场(如儿童家具、老年家具)实现差异化;数字化能力将成为企业的“生存底线”,而服务与品牌将成为“差异化壁垒”。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关注企业的“存量房收入占比”、“数字化投入回报率”、“用户复购率”等指标,这些指标将直接反映企业应对存量市场竞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