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中央商场(600280.SH)地产板块的业务布局、财务表现及行业环境,揭示短期亏损风险与长期协同发展潜力,重点关注高负债与政策影响。
中央商场(600280.SH)作为江苏省老牌商业企业,其业务涵盖百货零售、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领域。其中,地产板块作为公司多元化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行业环境与自身运营影响,表现波动较大。本文通过业务布局、财务表现、行业环境、风险因素四大维度,结合最新财务数据与市场信息,对其地产板块前景进行系统分析。
根据公司2025年中报及公开信息,中央商场的地产板块主要聚焦商业地产(如购物中心、写字楼)与住宅地产(配套住宅项目),项目集中于江苏、安徽等长三角区域(公司总部位于南京,分店覆盖南京、合肥、芜湖等城市)。截至2025年6月,公司在建商业项目超260万平方米(含地产配套),主要为百货门店的物业载体(如南京新街口中心店的地产部分),形成“百货零售+地产运营”的协同模式。
需注意的是,地产板块并非公司核心业务(核心业务为百货零售,占总收入的70%以上),但作为配套板块,其运营质量直接影响百货门店的扩张与盈利能力(如购物中心的地产部分为百货提供稳定的经营场所)。
根据2025年中报forecast数据,地产板块结转收入减少是公司净利润亏损(-937.85万元)的主要原因之一。结合历史数据(2024年年报未披露细分,但2023年地产板块收入约占总收入的15%-20%),2025年中期地产板块收入占比或进一步下降至10%以下,主要因商业地产出租率不足(如部分购物中心租户流失)及住宅项目销售放缓(受调控政策影响)。
地产板块的重资产属性导致公司资金占用严重,财务压力凸显:
2025年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仍处于调控周期,商业地产受“去库存”政策影响,租金水平持续下行(全国重点城市购物中心租金同比下降约5%);住宅地产受“限贷、限购”政策限制,长三角区域(如南京、合肥)的住宅销售速度放缓(去化周期延长至18个月以上)。中央商场的地产项目集中于该区域,直接受政策冲击。
中央商场地产板块的前景短期承压,长期取决于协同效应与结构调整。短期来看,政策与市场环境导致收入贡献下降,亏损风险持续;长期来看,若能协同百货业务、调整项目结构(转向刚需住宅)并改善财务状况(降低负债率),地产板块或能实现稳健发展。但需警惕高负债带来的财务风险,建议关注公司后续的地产项目调整与资金回笼情况。
(注:数据来源:公司2025年中报[0]、长三角房地产市场报告[1]、券商API数据[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