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大金重工(002487.SZ)2025年中报成本控制策略,包括原材料对冲、规模效应、海外业务优化及财务费用管理,揭示其净利润增长227%背后的关键因素。
大金重工(002487.SZ)是国内风电塔筒行业首家上市企业,深耕风电装备制造二十余年,产品涵盖海上/陆上风电塔架、大型单桩、深远海导管架等,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提供基础设施支撑。作为亚太地区唯一能向欧洲出口海工产品的企业,公司海外业务占比持续提升,2025年中报显示,海外项目交付量大幅增加,成为业绩增长核心引擎。
从业务属性看,风电塔筒及海工装备的成本结构以原材料(钢材为主)、人工成本、制造费用、运输成本为核心,其中钢材占营业成本的60%以上(行业平均水平),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此外,海外业务的运输、保险及汇率成本也是重要变量。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28.41亿元(同比增长约70%,基于2024年同期估算),营业成本20.41亿元,营业成本占比71.8%,与2024年同期(约71.9%)基本持平。这一数据表明,公司在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成功将成本占比稳定在合理区间,体现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2025年中报资产减值损失为-1.40亿元(转回),主要因应收账款回收质量提升(应收账款周转率约4.5次/年,同比提高15%)及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存货周转率1.72次/年,存货结构优化)。这一数据间接反映了公司在成本管控中对“隐性成本”(坏账、存货积压)的有效控制。
钢材占公司营业成本的60%以上,其价格波动对利润影响显著。公司通过三大措施稳定原材料成本:
公司近年来持续扩大产能,2025年中报显示,**固定资产(含在建工程)**达36.23亿元(同比增长25%),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5%(行业平均78%)。产能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单位制造费用(如设备折旧、厂房租金)下降约10%,有效对冲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
公司海外业务采用DAP(目的地交货)模式,相较于传统FOB模式,增加了运输、保险等环节的附加值。为降低运输成本,公司:
公司资产负债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下(2025年中报29.6%),远低于行业平均(约45%)。低负债水平使利息支出仅为1.09亿元,而利息收入(2.63亿元)源于充足的货币资金(33.41亿元),财务费用为负(-1.54亿元),成为利润的重要来源。
大金重工通过原材料对冲、规模效应、海外模式优化及财务结构调整,实现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27.83%(预增区间193.32%-227.83%),主要得益于成本管控与收入增长的协同。
展望未来,公司需继续强化技术创新(如深远海浮式基础研发)、供应链一体化(如钢材-运输-制造全链条优化)及海外市场拓展(如日本、韩国新兴市场),以应对行业竞争与汇率风险,保持成本控制的可持续性。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披露信息,其中2025年中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最终以公司年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