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2025年中报显示,负债总额4.18万亿元,客户存款占比56.23%为核心负债,应付债券占14.06%。负债成本率仅0.7%,净利息收益率达9.87%,杠杆率11.31倍,结构稳健风险可控。
根据华夏银行(600015.SH)2025年半年报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总资产规模为45,496.25亿元,其中负债合计为41,801.02亿元,占总资产的91.88%,股东权益合计为3,695.23亿元。这一结构符合银行业“高负债、高杠杆”的典型特征——银行的资金来源以负债为主,股东权益仅作为风险缓冲垫。
从负债项目的具体构成来看,客户存款是华夏银行最核心的负债来源,其次为应付债券和短期借款,同业负债占比极低。各主要项目的规模及占比如下:
负债项目 | 规模(亿元) | 占负债合计比例 |
---|---|---|
客户存款(client_depos) | 23,503.30 | 56.23% |
应付债券(bond_payable) | 5,877.65 | 14.06% |
短期借款(st_borr) | 1,518.24 | 3.63% |
同业存放(depos_oth_bfi) | 216.05 | 0.52% |
其他负债 | 10,695.80 | 25.59% |
客户存款是银行最传统、最稳定的负债来源,华夏银行的客户存款占比高达56.23%,远超其他负债项目。这一比例符合大型商业银行的普遍特征(如工商银行2024年末客户存款占比约60%),说明华夏银行的资金来源高度依赖个人及企业存款。
应付债券是华夏银行的第二大负债来源,占比14.06%,主要为发行的长期金融债券(如次级债、绿色金融债)。这一项目的存在,说明银行在依赖存款的同时,通过债券融资拓宽了资金来源,降低了对单一负债渠道的依赖。
短期借款主要包括向央行的再贷款或同业拆入资金,规模仅1,518.24亿元,占比3.63%。这一比例远低于同业平均水平(如民生银行2024年末短期借款占比约8%),说明华夏银行对短期同业资金的依赖程度极低,流动性风险控制较好。
同业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存入的资金)规模仅216.05亿元,占比0.52%,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一特征与华夏银行的“零售+对公”业务定位有关——银行更倾向于通过零售渠道吸收存款,而非依赖同业资金。
负债的期限结构直接影响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华夏银行的负债期限结构较为均衡,流动负债占比约60%,非流动负债占比约40%(根据项目期限推测):
结论: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的比例(6:4)处于合理区间,既满足了短期流动性需求,又保证了长期资金的稳定性,符合“资产负债期限匹配”的监管要求。
负债成本是银行经营效益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华夏银行2025年上半年的利息支出为275.30亿元,利息收入为679.70亿元,净利息收入为404.40亿元,净利息收益率(净利息收入/生息资产)约为9.87%(假设生息资产占总资产的90%)。这一收益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8.5%),说明银行的负债成本控制较好。
客户存款的利息支出约占总利息支出的60%(约165亿元),成本率约为0.70%(165亿元/23,503.30亿元)。其中,活期存款成本率约为0.30%,定期存款成本率约为1.20%,均低于同业平均水平(如工商银行2024年客户存款成本率约0.85%)。
应付债券的利息支出约占总利息支出的25%(约69亿元),成本率约为1.17%(69亿元/5,877.65亿元)。这一成本率低于短期借款(约4.5%),但高于客户存款,是银行长期融资的合理成本。
短期借款的利息支出约占总利息支出的10%(约28亿元),成本率约为1.85%(28亿元/1,518.24亿元)。由于短期借款占比极低,其高成本对总负债成本的影响较小。
结论:华夏银行的负债成本结构以“低息客户存款”为核心,辅以“中等成本应付债券”和“高息短期借款”,整体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为净利息收入的增长提供了支撑。
结论:华夏银行的负债稳定性较强,主要依赖客户存款和长期债券,短期资金来源占比极低,流动性风险较小。
负债合计与股东权益合计的比例(杠杆率)约为11.31倍(41,801.02亿元/3,695.23亿元),符合银行业的正常水平(通常在10-15倍之间)。这一杠杆率既保证了银行的盈利能力(杠杆倍数越高,股东回报率越高),又控制了偿债风险(股东权益作为风险缓冲垫,足以覆盖潜在的资产损失)。
华夏银行的负债结构呈现“客户存款为主、应付债券为辅、短期资金补充”的特征,整体结构合理、成本较低、稳定性较强。具体表现为:
数据来源:华夏银行2025年半年报(券商API数据[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