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体育技术研发投入持续高增长,2024年研发费用达16.5亿元,CAGR为26.3%。专利布局与成果转化效率领先,聚焦可持续与智能化未来布局。
安踏体育(02020.HK)作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将技术研发视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研发投入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1-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从8.2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6.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26.3%,远超同期营业收入15.1%的CAGR。2024年研发费用率(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8%,较2021年的2.9%提升0.9个百分点,显示公司对研发的投入强度在不断加大。
从研发投入的结构来看,安踏的研发支出主要集中在产品技术创新(如运动鞋的缓震、透气技术)、材料科学(如环保材料、高性能纤维)及智能穿戴设备(如内置传感器的智能运动鞋)三大领域。其中,产品技术创新占比约60%,材料科学占比约30%,智能穿戴占比约10%。这种结构布局既巩固了公司在传统体育用品领域的技术优势,也为未来智能体育生态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研发团队是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截至2024年底,安踏体育拥有研发人员3200人,占公司总员工数的8.5%,较2021年的2100人增长52.4%。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达18%,较2021年提升5个百分点,显示团队的专业素质在不断提高。此外,公司还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建立了联合研发中心,进一步强化了产学研合作。
在专利布局方面,截至2024年底,安踏累计拥有专利2100项,其中发明专利350项,实用新型专利800项,外观设计专利950项。发明专利占比从2021年的12%提升至2024年的16.7%,说明公司的技术创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重点专利包括“氮科技”缓震技术(发明专利)、“碳板支撑技术”(实用新型专利)及“透气纤维材料”(发明专利)等,这些专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司的核心产品系列(如跑步鞋、篮球鞋),成为产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安踏体育的研发投入并非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是通过高效的成果转化机制,将技术创新快速转化为产品竞争力。以2024年推出的“氮科技2.0”缓震技术为例,该技术通过优化氮气填充工艺,使运动鞋的缓震性能提升30%,同时重量减轻15%。搭载该技术的“安踏创1.0”跑步鞋上市后,月销量突破10万双,占公司跑步鞋总销量的25%,毛利率较普通跑步鞋高6个百分点。
此外,公司在智能穿戴领域的技术成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推出的“安踏智能跑步鞋”内置了压力传感器和GPS模块,可实时监测用户的步幅、步频及跑步路线,并通过手机APP提供运动分析报告。该产品上市后,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销量占比达12%,推动公司智能穿戴业务收入增长35%。
与国际体育用品巨头相比,安踏的研发投入强度仍有差距,但增长速度和转化效率优势明显。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耐克研发费用为52亿元,研发费用率为6.1%;阿迪达斯研发费用为38亿元,研发费用率为5.5%;而安踏研发费用为16.5亿元,研发费用率为3.8%。尽管安踏的研发投入强度低于耐克和阿迪达斯,但研发费用的CAGR(26.3%)远高于耐克(8.5%)和阿迪达斯(6.2%),显示公司正在加速追赶。
从研发转化效率来看,安踏的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2024年体育用品行业研发效率报告》,安踏的“研发投入回报率”(新产品收入占研发投入的比重)为12.5倍,高于耐克的10.2倍和阿迪达斯的9.8倍。这一数据说明,安踏的研发投入更精准地聚焦于市场需求,成果转化效率更高。
展望未来,安踏体育的研发方向将集中在两大领域:可持续发展技术和智能体育生态。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公司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所有产品使用可回收材料,目前已推出“环保系列”产品(如用回收塑料瓶制作的运动服),占总销量的10%。在智能体育生态方面,公司将加大对智能穿戴设备、运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投入,目标是构建“硬件+软件+服务”的全场景运动生态,提升用户粘性。
此外,公司还将加强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如与华为合作开发“运动健康”APP,整合运动数据与健康监测功能;与腾讯合作开发“运动社交”平台,推动运动场景的社交化。这些合作将进一步强化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巩固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安踏体育的技术研发战略已从“跟随模仿”转向“自主创新”,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团队素质、优化成果转化机制,逐步构建起技术壁垒。尽管与国际巨头相比,研发投入强度仍有差距,但增长速度和转化效率的优势使其具备长期竞争力。未来,随着可持续发展与智能体育生态的布局逐步落地,安踏有望成为全球体育用品行业的技术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