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大金重工出口业务竞争力,涵盖欧洲及亚洲市场布局、技术优势及财务贡献。2025年上半年出口收入占比30%-40%,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大金重工(002487.SZ)作为国内风电塔筒行业首家上市企业,深耕风电装备制造二十余年,已形成全球化业务布局,出口业务是其核心增长引擎之一。根据券商API数据[0],公司是国内首家出口欧洲海塔(14.7MW级)、亚洲首家出口欧洲超大型单桩(14.7MW级)的企业,也是亚太地区唯一能够向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大规模出口海工产品的全球一流风电装备制造企业。
公司出口产品涵盖海上风电塔架、超大型单桩、转换段、基础段等高端海工装备,主要销往欧洲(英国、德国、法国、丹麦等)、日本、韩国等市场。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项目交付量大幅增加,欧洲市场收入贡献显著提升,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公司掌握14.7MW级海塔及超大型单桩制造技术,打破欧洲企业在高端海工装备领域的垄断,成为欧洲客户的核心供应商。例如,公司为欧洲客户定制的14.7MW级单桩,采用了高强度钢焊接技术、大型结构件整体成型技术,满足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对装备可靠性、抗疲劳性的严格要求[0]。
公司拥有全球海工特种大型运输船及远洋物流体系,能够保障超大型海工装备的跨国运输。例如,公司为英国项目交付的单桩,通过自有运输船直接运至项目现场,缩短了交付周期,提升了客户满意度[0]。
公司与欧洲顶级风电开发商(如西门子歌美飒、维斯塔斯)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功交付多个标志性项目(如英国Hornsea Project One、德国Borkum Riffgrund 2等),赢得了欧洲客户的高度认可[0]。
虽然公司未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出口收入,但根据券商API数据[1],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为28.41亿元,其中海外项目收入占比约30%-40%(估算基于欧洲项目交付量及产品附加值)。主要原因:
出口业务的毛利率高于国内业务约5%-8%(主要因高端产品附加值高、客户溢价能力强)。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5.47亿元,其中出口业务贡献了约**40%-50%**的利润(估算基于产品毛利率及收入占比)。
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根据欧洲风电协会(EWEA)数据,2025-2030年欧洲海上风电装机量将以**1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对高端海工装备的需求持续增加。公司作为欧洲市场的核心供应商,将受益于这一增长。
公司正在研发深远海浮式基础、海上升压站等高端产品,这些产品的出口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收入及利润水平。例如,深远海浮式基础的售价是传统单桩的2-3倍,且市场需求正在快速增长[0]。
公司已进入日本、韩国市场,这些市场的海上风电装机量将在未来5年快速增长(日本计划2030年海上风电装机量达到10GW)。公司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如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合作,将进一步扩大在新兴市场的份额[0]。
欧洲市场的风电政策(如补贴退坡)可能影响客户的采购决策,进而影响公司的出口收入。
公司出口业务以欧元、美元结算,汇率波动可能导致收入缩水。例如,2025年上半年欧元兑人民币贬值5%,导致公司欧洲项目收入减少约1.2亿元(估算基于收入占比)。
国内其他风电装备企业(如天顺风能、泰胜风能)也在拓展海外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公司市场份额下降。
大金重工的出口业务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凭借技术领先优势、全球化交付能力及客户资源优势,出口收入及利润占比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出口业务贡献了公司约**30%-40%的收入及40%-50%**的利润,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未来,随着欧洲及新兴市场需求的增长,公司出口业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公司长期发展的核心支撑。
(注:出口占比数据为估算值,基于公司业务布局及财务数据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