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软通动力2024-2025年业绩下滑的核心原因,包括财务费用高企、战略转型阵痛及政策环境变化,展望未来业绩修复的关键指标与趋势。
软通动力(301236.SZ)作为中国领先的全栈智能化产品与服务提供商,2024年以来业绩出现明显拐点(2024年净利润预减64.41%-75.65%,2025年中报亏损1.84亿元)。本文基于券商API数据[0]及公司公开信息,从财务数据、战略布局、政策环境三大维度,深入分析业绩下滑的核心原因。
费用大幅增加挤压利润空间
2024年业绩预告及2025年中报数据显示,公司费用端大幅增长是净利润下滑的直接原因:
上述费用叠加使得2025年中报总费用(销售+管理+财务)达13.14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22%,而同期收入仅增长约15%(2025年中报总收入157.8亿元),费用增速快于收入增速,导致毛利空间收缩。
资产减值损失拖累利润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达9700万元(主要为商誉减值)。因2024年并购的部分资产(如计算产品板块)尚未达到预期盈利目标,公司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2025年中报商誉余额2.08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约10%),进一步侵蚀净利润。
毛利率下滑
公司2025年中报毛利率约为10.6%(收入157.8亿元,营业成本141.0亿元),较2023年同期(约12.5%)下降约1.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新业务板块(计算产品、智能电子)毛利率较低(如计算产品毛利率约8%,低于软件服务板块的15%),随着新业务收入占比提升(2025年中报新业务收入占比约35%),整体毛利率被拉低。
软通动力2024年启动**“全栈智能化+软硬一体”战略转型,通过并购布局计算产品与智能电子、数字能源与智算服务**等新业务板块(工具0显示公司业务涵盖四大板块)。这一战略调整的短期影响主要体现在:
软通动力业绩拐点的核心原因是战略转型期的短期费用高企与新业务投入期的利润收缩,叠加政策变化与行业竞争的影响。从长期看,公司“软硬一体”战略布局(如智算服务、智能电子)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若能实现新业务的规模效应(如2025年中报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40%),未来业绩有望逐步修复。
需要关注的关键指标:新业务收入增速、毛利率提升情况、费用控制效果(如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是否下降)及并购资产的盈利达标率(如商誉减值是否减少)。若这些指标持续改善,公司业绩有望在2026年迎来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