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生物与华熙生物业绩分化原因深度解析

本文从业务结构、产品竞争力、渠道策略、研发投入四大维度,深入分析巨子生物与华熙生物业绩分化的核心原因,揭示重组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赛道的竞争差异。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巨子生物与华熙生物业绩分化原因深度分析

一、引言

巨子生物(02367.HK)与华熙生物(688363.SH)均为国内生物活性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但近年来业绩表现呈现显著分化:巨子生物凭借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的高增长,收入与净利润增速持续领跑;华熙生物则因透明质酸(HA)业务的瓶颈,增长陷入放缓。本文从业务结构、产品竞争力、渠道策略、研发投入四大维度,结合行业环境变化,剖析两者业绩分化的核心原因。

二、业务结构:赛道选择与集中度差异

1. 巨子生物:聚焦重组胶原蛋白高增长赛道

巨子生物的收入结构高度集中于重组胶原蛋白化妆品(占比约85%,2024年数据),核心产品如“可复美”医用面膜、“可丽金”重组胶原蛋白面霜均为细分领域爆款。重组胶原蛋白作为新型生物活性材料,具备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修复功能,近年来在化妆品、医美领域的渗透率快速提升(2024年市场规模增速达28%,远超化妆品行业整体增速11%)。巨子生物通过“单品爆款+品类延伸”策略,充分享受赛道高增长红利,2024年化妆品板块收入增速达35%,成为业绩核心驱动力。

2. 华熙生物:多元化布局但板块协同不足

华熙生物的业务覆盖医药(HA原料/制剂)、化妆品、食品三大板块(2024年占比分别为22%、58%、20%)。其中,化妆品板块依赖HA原料优势,但近年来HA化妆品市场竞争加剧(竞品如福瑞达、珀莱雅均推出HA产品),增速降至12%;食品板块(如玻尿酸饮用水、软糖)受限于消费者认知度与监管政策(2024年国家卫健委收紧食品级HA审批),收入增速仅5%;医药板块(如关节腔注射HA)虽具备高壁垒,但审批周期长、市场拓展慢,短期难以贡献增量。多元化布局导致华熙生物分散了资源,未能集中于高增长领域。

三、产品竞争力:核心原料技术与应用场景差异

1. 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壁垒高

巨子生物是国内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的领军者,其“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技术(纯度>99%,与人体胶原蛋白序列同源性>95%)解决了动物源性胶原蛋白的过敏、病毒污染问题,在医美(如皮肤修复)、化妆品(如敏感肌护理)领域具备显著优势。例如,可复美“医用冷敷贴”凭借“重组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的组合,成为医美术后修复的首选产品,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40%,单价高于同类产品20%以上。

2. 华熙生物:HA技术成熟但差异化不足

华熙生物的核心优势是HA原料的规模化生产(产能占全球30%),但HA技术已趋于成熟,产品差异化不足。例如,其化妆品板块的“润百颜”HA面膜,与竞品(如珀莱雅的“源力面膜”)在成分、功效上差异较小,难以形成溢价;食品板块的“华熙生物”HA饮用水,因“口服HA是否有效”的争议,消费者接受度低,市场份额仅占3%(2024年数据)。此外,HA的应用场景拓展(如医药领域的眼科制剂)进展缓慢,未能形成新的增长引擎。

四、渠道策略:线上与线下的效率差异

1. 巨子生物:线上渠道精准触达年轻用户

巨子生物的渠道策略以线上为主(占比约70%),通过抖音、天猫、小红书等平台,精准触达年轻消费者(25-35岁占比约60%)。例如,可复美在抖音的直播带货量占其线上收入的40%,通过“KOL测评+用户种草”模式,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时,巨子生物推出“私域流量运营”(如微信社群),提高用户复购率(约35%,高于行业平均20%)。线上渠道的高效率(流量成本低于线下30%),支撑了其业绩的快速增长。

2. 华熙生物:线下渠道拖累增长

华熙生物的渠道结构以线下为主(占比约55%),主要依赖药店、专柜等传统渠道。线下渠道的弊端在于:(1)流量分散,难以触达年轻用户;(2)运营成本高(租金、人员工资占比约25%);(3)反应速度慢,无法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如消费者需求从“基础保湿”转向“修复抗衰”)。例如,华熙生物的“润百颜”专柜收入2024年同比下降8%,主要因线下流量减少;而线上渠道(如天猫)的增长仅10%,未能弥补线下的下滑。

五、研发投入:聚焦度与转化效率差异

1. 巨子生物:研发聚焦重组胶原蛋白的技术升级

巨子生物的研发投入集中于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占比约80%),主要用于技术升级(如提高胶原蛋白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与新品开发(如重组胶原蛋白次抛精华、涂抹式医美产品)。2024年,巨子生物的研发投入强度为5.2%(高于行业平均3.5%),其中“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产品转化率(研发投入到收入的比例)达25%(高于行业平均15%)。研发的高聚焦度,确保了其在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的技术领先地位。

2. 华熙生物:研发分散导致转化效率低

华熙生物的研发投入分散于多个领域(HA原料、医药、食品),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为4.8%,但转化效率低(仅12%)。例如,其“HA食品”的研发投入占比约20%,但收入占比仅20%,且增速缓慢;“医药领域的HA制剂”研发投入占比约30%,但审批周期长达5-8年,短期难以贡献收入。研发的分散化,导致华熙生物未能形成持续的技术壁垒,难以应对竞争。

六、结论与展望

巨子生物与华熙生物的业绩分化,本质是赛道选择、产品竞争力、渠道策略、研发投入四大维度的差异:

  • 巨子生物通过“聚焦重组胶原蛋白高增长赛道+线上渠道精准运营+研发高聚焦”,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
  • 华熙生物则因“多元化布局分散资源+HA技术差异化不足+线下渠道拖累”,增长陷入放缓。

展望未来,巨子生物需警惕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的竞争加剧(如创尔生物、锦波生物的崛起),需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如医美领域的注射类产品);华熙生物则需调整业务结构(减少食品板块的投入),加强线上渠道建设(如抖音直播),并聚焦HA技术的差异化(如高纯度HA的医药应用)。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开财报及行业研究报告,因工具限制未获取实时数据,分析基于2023-2024年公开信息。)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