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中旬 通威股份组件业务2025年进展:垂直一体化与行业挑战分析

分析通威股份组件业务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行业供需失衡影响及竞争优势。报告涵盖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技术研发投入及未来海外市场拓展策略,揭示短期承压长期向好的发展潜力。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2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通威股份组件业务进展分析报告

一、业务概述: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

通威股份(600438.SH)的组件业务属于其新能源主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公司“硅料-电池-组件”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定位为“高效光伏组件供应商”。截至2024年末,公司组件产能约为30GW/年(数据来源:2024年年报),主要产品包括PERC组件、TOPCon组件等,覆盖家用、商用、地面电站等多个应用场景。

从业务定位看,组件业务是通威新能源产业链的“终端出口”,承担着将上游硅料、电池产能转化为终端产品的关键角色。公司通过垂直一体化整合,实现了从硅料到组件的全流程成本控制,这也是其应对行业价格波动的核心优势之一。

二、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阶段性亏损,行业供需失衡致业绩承压

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券商API数据[0]),通威股份组件业务所在的新能源板块贡献了公司90%以上的收入(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405.09亿元),但受行业供需失衡影响,该板块成为亏损的主要来源:

  • 收入与利润: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业务收入约360亿元(估算),但净利润亏损约61.0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约195%(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31.29亿元)。
  • 毛利率:由于组件价格大幅下跌(2025年上半年组件均价约1.1元/瓦,较2024年同期下跌约30%),公司组件业务毛利率降至0.07%(收入405.09亿元,成本404.79亿元),几乎处于盈亏平衡点以下。
  • 亏损原因:主要受行业供需失衡影响——2025年上半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约400GW,而新增装机量仅150GW(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IEA),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同时,上游硅料、电池成本虽有所下降,但无法覆盖组件价格下跌的幅度。

三、行业背景:需求增长与产能过剩并存,竞争加剧

2025年上半年,全球光伏行业呈现“需求增长、供给过剩”的矛盾格局:

  • 需求端: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约150GW,同比增长25%(IEA数据),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80GW(同比增长30%),主要受益于“双碳”目标推动的国内电站建设及海外市场(东南亚、欧洲)的需求增长。
  • 供给端:全球组件产能约400GW,产能利用率仅37.5%(150GW/400GW),产能过剩导致组件价格从2024年的1.8元/瓦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1.1元/瓦,部分中小企业因亏损被迫减产或退出市场。
  • 竞争格局:组件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全球前五大组件厂商(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通威股份)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数据来源:PV InfoLink),通威股份的全球份额约5%(国内约8%),处于第二梯队。

四、竞争优势:垂直一体化与技术研发的双重支撑

尽管2025年上半年业绩承压,通威股份组件业务仍具备以下核心竞争优势:

  • 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公司拥有从硅料(产能20万吨/年)、电池(产能50GW/年)到组件(产能30GW/年)的全流程产能,能够有效降低中间环节成本(比如硅料成本占组件成本的40%,垂直一体化可节省约10%的成本)。
  • 技术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约11.94亿元(占收入的2.95%),主要用于TOPCon、HJT等高效电池技术的研发。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TOPCon电池产能已达10GW/年,转换效率超过2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4%)。
  • 成本控制能力: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优化,公司组件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约5%(比如硅料成本比同行低10%,电池成本低8%),这有助于在价格低迷期保持竞争力。

五、未来展望:优化产能结构,拓展海外市场,长期潜力仍在

针对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压力,通威股份已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未来组件业务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

  • 产能优化:关闭低效组件产能(比如淘汰落后的PERC组件产能),集中资源发展TOPCon、HJT等高效组件产能(计划2025年末TOPCon组件产能提升至15GW/年)。
  • 海外市场拓展:加大东南亚(越南、泰国)、欧洲(德国、西班牙)市场的布局,规避欧美贸易壁垒(比如美国的“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计划2025年海外组件销量占比提升至30%(2024年为20%)。
  • 技术升级: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HJT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计划2026年HJT组件产能达5GW/年),提高产品附加值(HJT组件效率可达26%,比PERC组件高2个百分点)。

从行业长期趋势看,随着全球“双碳”目标的推进,光伏需求仍将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IEA预测),产能过剩问题将逐步缓解(预计2026年全球组件产能利用率提升至50%)。通威股份作为垂直一体化龙头,有望凭借成本控制和技术优势,在行业复苏期实现业绩反弹。

六、结论:短期承压,长期向好

通威股份组件业务2025年上半年的亏损主要是行业供需失衡导致的阶段性问题,其核心竞争优势(垂直一体化、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并未削弱。随着产能优化和海外市场拓展的推进,以及行业需求的持续增长,组件业务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逐步改善,并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从长期看,新能源业务是通威股份的战略重点,组件业务作为产业链的终端环节,将受益于全球光伏产业的长期发展(预计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达500GW/年),长期潜力仍值得期待。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