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中旬 聚和材料毛利率下滑应对策略分析 | 光伏银浆成本优化方案

深度分析聚和材料(688503.SH)毛利率下滑原因,从成本控制、产品升级、技术研发等维度提出解决方案,预测2026-2028年毛利率修复路径。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2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聚和材料(688503.SH)毛利率下滑应对策略分析报告

一、引言

聚和材料(688503.SH)作为光伏银浆领域的重要企业,近年来面临毛利率持续下滑的压力。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4.35亿元,营业成本59.92亿元,毛利率仅约6.88%(同比下降约3个百分点),较行业平均水平(约10%-15%)处于较低区间。毛利率下滑不仅挤压了公司利润空间,也影响了其长期竞争力。本文从成本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等核心维度,结合财务数据与行业趋势,提出针对性应对策略。

二、毛利率下滑的核心驱动因素

要解决毛利率下滑问题,需先明确其根源。根据公司2025年中报及过往财务数据,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

  1. 成本端:原材料价格波动与产能利用率不足
    光伏银浆的核心原材料为银粉(占成本约70%-80%),而银价受国际宏观经济、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2024年至今银价涨幅超15%)。公司未建立有效的原材料价格对冲机制(如期货套期保值),导致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此外,产能利用率不足(2025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约75%)导致单位制造费用分摊增加,进一步推高了营业成本。

  2. 产品端:传统产品占比过高,附加值低
    公司收入结构中,传统P型光伏银浆占比约85%,而N型(TOPCon、HJT)等高附加值银浆占比仅15%。传统产品技术门槛低、竞争激烈,下游客户(如光伏组件厂商)议价能力强,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行(2025年上半年P型银浆均价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8%)。

  3. 收入端:单一市场依赖与增长乏力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国内光伏市场(占比约90%),海外市场拓展缓慢。同时,传统光伏银浆市场趋于饱和(2025年全球光伏银浆需求增速约5%,低于行业整体增速),导致收入增长乏力,无法通过规模效应摊薄成本。

三、应对策略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公司需从成本控制、产品升级、技术研发、供应链优化等多维度入手,构建长期毛利率修复机制。

(一)成本控制:优化成本结构,降低单位成本

  1. 原材料成本管理:锁定价格与替代材料

    • 与银粉供应商签订长期框架协议,锁定未来1-2年的采购价格,避免银价波动对成本的冲击;
    • 研发银粉替代材料(如铜粉、镍粉),降低对银的依赖。例如,公司可布局“银-铜复合粉”技术,在保持导电性的同时,将银含量降低30%-40%,预计可降低原材料成本约20%。
  2. 产能利用率提升:规模化生产与产能优化

    • 整合现有产能(如苏州、常州基地),通过自动化改造(如引入机器人焊接、智能仓储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将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单位制造费用可下降约15%;
    • 淘汰落后产能(如产能低于100吨/年的生产线),集中资源投入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

(二)产品结构升级: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

  1. N型银浆:抢占技术制高点

    • 加大N型(TOPCon、HJT)银浆的研发与推广力度,目标将其占比从2025年的15%提升至2027年的40%。N型银浆的毛利率(约18%-22%)远高于传统P型产品,若占比提升至40%,整体毛利率可提高约5个百分点;
    • 与下游TOPCon/HJT组件厂商(如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建立联合研发机制,定制化开发高导电、低损伤的银浆产品,提高客户粘性。
  2. 拓展新应用领域:多元化收入来源

    • 布局5G滤波器浆料、半导体元器件浆料等非光伏领域产品,这些产品的毛利率(约25%-30%)高于光伏银浆。例如,公司可利用现有银浆技术,开发适用于5G基站的“高可靠性滤波器浆料”,目标2027年该板块收入占比达到10%。

(三)技术研发:强化核心竞争力

  1. 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关键技术

    • 将研发投入占比从2025年的2.14%提升至2027年的5%,重点投入银浆配方优化(如降低银粉粒径、改善分散性)、低温固化技术(适用于HJT电池)等领域;
    • 建立院士工作站或与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2. 提高产品附加值:技术壁垒构建

    • 申请专利保护(如“N型电池专用银浆配方”“银粉替代材料制备方法”),构建技术壁垒,避免竞争对手模仿;
    • 推出**“银浆+服务”**模式(如为客户提供电池片设计、银浆印刷工艺优化等服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四)供应链与客户管理:增强抗风险能力

  1. 供应链多元化:降低单一供应商依赖

    • 引入2-3家新的银粉供应商(如日本住友、美国贺利氏),降低对国内供应商的依赖(当前国内供应商占比约70%);
    • 建立原材料库存预警机制,根据银价波动调整库存水平(如银价下跌时增加库存,上涨时减少库存)。
  2. 客户拓展:海外市场与多元化客户

    • 拓展海外市场(如东南亚、欧洲),目标2027年海外收入占比达到20%。例如,公司可与东南亚光伏组件厂商(如泰国隆基、越南晶科)合作,提供本地化的银浆产品;
    • 开发非光伏客户(如5G设备厂商、半导体公司),例如,为华为、中兴提供5G滤波器浆料,提高客户多元化程度。

(五)财务优化:降低费用与提高现金流

  1. 费用控制:精简管理与销售费用

    • 优化组织架构(如合并重复的职能部门),降低管理费用(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5521万元,占收入比0.86%,目标降至0.5%以下);
    • 调整销售策略(如减少线下展会投入,增加线上推广),降低销售费用(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1995万元,占收入比0.31%,目标降至0.2%以下)。
  2. 现金流管理:加强应收账款回收

    • 与客户签订应收账款保理协议,将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缩短回款周期(2025年上半年应收账款26.66亿元,回款周期约90天,目标降至60天以下);
    • 对逾期客户收取滞纳金,提高客户的回款积极性。

三、实施效果预测

若上述策略得以有效实施,预计公司毛利率将逐步修复:

  • 2026年:毛利率提升至10%(主要通过成本控制与N型银浆占比提升);
  • 2027年:毛利率提升至15%(主要通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与海外市场拓展);
  • 2028年:毛利率稳定在18%左右(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四、结论

聚和材料毛利率下滑的核心原因是成本控制不力、产品结构单一、技术研发不足。应对策略需围绕“降成本、提附加值、拓市场”展开,通过原材料替代、产能优化、N型银浆推广、海外市场拓展等措施,实现毛利率的逐步修复。同时,公司需加强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构建长期竞争力,以应对光伏行业的快速变化。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2025年中报及公开资料,策略预测基于行业平均水平与公司历史数据推导。)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