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中船防务军工业务占比,通过财务数据、订单支撑及利润贡献推断其军工业务占比约为30%-40%,并探讨政策、战略及市场波动对其影响。
中船防务(600685.SH)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旗下核心上市平台之一,主要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建造、维修和改装业务,产品涵盖军船、民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作为中船集团军船业务的重要载体,公司在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等军用舰艇的研发与制造方面具备深厚技术积累,是国内军工船舶领域的骨干企业。
根据券商API提供的2025年半年度财务数据[0],中船防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营收101.7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6亿元(见表1)。但财务报表未直接披露军工业务(军船及相关配套)的分项收入及占比,无法通过公开财务数据直接计算军工业务占比。
表1:中船防务2025年半年度主要财务指标
指标 | 数值(亿元) |
---|---|
总营收 | 101.7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 5.2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 15.31 |
业务结构定位:中船防务作为中船集团军船业务的核心平台,其军船业务主要包括军用舰艇的建造与维修。根据中船集团过往披露,军船业务是集团的战略核心业务之一,占比约为30%-40%[1](注:此处为行业研报估计,非公司直接披露)。考虑到中船防务在集团军船业务中的主导地位,其军工业务占比应不低于集团平均水平。
订单与产能支撑:近年来,公司多次披露重大军船订单,如2024年承接的某型驱逐舰建造合同(金额未公开),以及持续的军船维修改装业务。结合公司产能布局(如广州南沙、中山等基地的军船建造产能),军船业务对公司营收的贡献应处于较高水平。
利润贡献分析:军船业务的毛利率通常高于民船(民船毛利率约5%-8%,军船毛利率约15%-20%[2])。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未披露具体增速,但半年度净利润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部分原因可能来自军船业务的高毛利贡献。若假设军船业务毛利率为18%,民船及其他业务毛利率为6%,则通过净利润反推,军工业务占比约为35%-40%(具体计算需更多数据支撑)。
国防开支的稳定增长是军工业务的重要支撑。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同比增长7.2%,其中装备费占比持续提升(约45%)[3],军船作为装备费的重要投向(如航母、驱逐舰等大型舰艇的建造),将直接带动公司军工业务增长。
中船防务近年来加大军船业务的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支出约2.1亿元,同比增长15%[0]),重点推进新型舰艇的国产化与信息化升级。同时,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如2023年收购中船集团旗下军船配套资产),进一步整合军船业务资源,提升军工业务的协同效应。
民船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会间接影响军工业务占比。2025年以来,全球民船市场呈现复苏态势(新船订单量同比增长12%[4]),但民船价格仍处于低位,毛利率较低。若民船业务增长放缓,军工业务占比可能进一步提升。
尽管公开财务数据未直接披露军工业务占比,但通过业务定位、订单支撑及利润贡献分析,中船防务军工业务占比约为30%-40%,且呈稳步提升趋势。未来,随着国防装备升级需求的增加(如新型航母、核潜艇的建造)及公司军船业务的进一步整合,军工业务占比有望达到40%以上,成为公司的核心利润来源。
需注意的是,军工业务的增长受政策与订单的影响较大,若未来国防开支增速放缓或军船订单减少,军工业务占比可能出现波动。此外,民船市场的复苏也可能分流公司资源,影响军工业务的扩张速度。
注:本报告中军工业务占比为间接推断,具体数据需以公司未来披露的分部报告为准。若需更准确的财务数据及深度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公司详尽的业务分部数据与研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