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分析长城汽车新能源转型的战略定位、财务表现、技术研发及市场覆盖,揭示其混动与纯电双路线布局的成效与未来挑战。
长城汽车(601633.SH)作为全球知名SUV制造商,近年来加速推进新能源转型,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车”战略,通过技术研发、产品矩阵完善及市场拓展,逐步实现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本文从战略定位、财务表现、技术研发、产品矩阵、市场表现等维度,系统分析长城汽车新能源转型的进展与成效。
长城汽车成立于2001年,主营业务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与销售,传统核心产品为SUV、轿车及皮卡。2020年以来,公司明确“新能源转型”为核心战略,提出“ONE GWM”全球化战略,聚焦纯电动、插电混动(PHEV)、氢燃料电池三大技术路线,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智能汽车企业”。
从公司治理看,管理层保持稳定,董事长魏建军长期主导战略决策,强调“技术自立”,推动长城从“制造型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约6%),为新能源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根据公司2025年中报数据,上半年实现总收入923.35亿元,同比增长约15%;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0%-100%(公司预告)。基本每股收益0.74元,稀释每股收益0.74元。净利润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为:
尽管公司未单独披露新能源业务收入,但从产品结构看,2024年新能源销量占比约22%,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28%(市场预估)。新能源产品的平均售价高于传统燃油车(如魏牌蓝山DHT-PHEV售价约30万元,坦克500 Hi4-T售价约40万元),推动整体产品均价提升约10%,带动毛利率改善(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约18%,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
此外,新能源业务的研发投入(如电池、电机、电控)形成的技术资产,逐步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支撑长期业绩增长。
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转型以技术自立为核心,聚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及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形成了以下核心优势:
柠檬DHT-PHEV是长城自主研发的插混系统,采用“1.5T发动机+2挡DHT变速箱+电机”架构,热效率高达41%(行业领先),综合续航里程超1000公里(纯电续航180公里)。该系统支持“纯电、混动、发动机直驱”多模式切换,兼顾动力与燃油经济性,广泛应用于魏牌蓝山、哈弗枭龙MAX等车型。
长城汽车的新能源产品矩阵覆盖全细分市场,从家用代步到高端越野,从纯电到插混,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欧拉品牌聚焦“女性友好”纯电车型,如欧拉好猫(售价12-18万元)、欧拉闪电猫(售价18-25万元)。2024年欧拉销量约15万辆,其中欧洲市场销量占比约30%(欧拉好猫在欧洲的销量超4万辆),成为长城海外新能源市场的核心增长点。
坦克500 Hi4-T(中大型越野SUV,售价40-45万元)是长城的“差异化竞争利器”,搭载柠檬DHT-PHEV系统,支持“纯电越野”(扭矩达750N·m),解决了传统燃油越野车型的“高油耗”问题,2025年上半年销量约2万辆,占据高端越野新能源市场**60%**的份额。
2024年长城新能源销量约30万辆(占总销量的22%),2025年上半年销量约20万辆(占总销量的28%),同比增长50%(高于行业平均增速35%)。其中,魏牌蓝山、哈弗枭龙MAX、坦克500 Hi4-T等车型的销量贡献约70%,说明产品矩阵的“精准定位”有效抓住了市场需求。
长城的新能源产品已进入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市场,2024年海外新能源销量约5万辆,2025年上半年销量约3万辆,同比增长60%。其中,欧拉好猫在欧洲的销量超2万辆(主要市场为德国、法国),成为欧洲市场最受欢迎的中国纯电车型之一。
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转型进展显著,通过“技术自立、产品矩阵完善、市场拓展”三大举措,已形成“混动+纯电”双路线布局,覆盖全细分市场。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表现(净利润增长80%-100%)及市场表现(新能源销量占比28%),说明转型已进入“收获期”。
未来,长城需继续强化“差异化竞争”(如越野新能源、高端插混),加速技术迭代(如800V高压平台、高阶智能驾驶),拓展海外市场,有望成为“全球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