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中旬 江苏银行净息差1.78%维持能力分析及未来展望

分析江苏银行2025年净息差1.78%的维持能力,探讨贷款收益率、存款成本率及资产负债结构等核心影响因素,展望未来NIM走势及风险提示。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2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江苏银行净息差1.78%维持能力分析报告

一、净息差现状及计算逻辑

净息差(Net Interest Margin, NIM)是衡量银行利息收入能力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
[ \text{NIM} = \frac{\text{利息收入} - \text{利息支出}}{\text{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
根据江苏银行2025年中报数据(单位:亿元):

  • 利息收入:699.24(上半年)
  • 利息支出:60.06(上半年)
  • 生息资产平均余额:39,500(2024年末总资产,假设生息资产占比95%)
  • 计算得:[ \text{NIM} = \frac{699.24 - 60.06}{39,500} \approx 1.62% ]
    注:若采用2025年上半年生息资产平均余额(约43,000亿元),则NIM约为1.49%,但结合市场公开数据(如江苏银行2025年一季度NIM为1.79%、上半年为1.78%),本文以1.78%为当前实际净息差展开分析(数据差异主要源于生息资产平均余额的计算口径,如是否包含同业资产、债券投资等)。

二、净息差维持能力的核心影响因素分析

净息差的稳定性取决于生息资产收益率付息负债成本率的差值变化,以下从两大维度拆解:

(一)生息资产收益率:压力与支撑并存

生息资产主要包括贷款、债券投资、同业资产三大类,其收益率变化直接影响利息收入。

  1. 贷款收益率:受LPR下调压力
    2025年以来,央行多次下调LPR(1年期LPR从3.45%降至3.25%,5年期以上从4.2%降至4.0%),导致企业贷款、按揭贷款等收益率同步下降。江苏银行2025年上半年贷款收益率约为4.1%(较2024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若2025年下半年LPR继续下调10个基点(市场普遍预期),贷款收益率可能进一步降至4.0%,对NIM形成压力。
    零售贷款占比提升可部分对冲压力:江苏银行2025年上半年零售贷款占比从2024年末的30%提升至33%(主要为消费贷、小微企业贷),零售贷款收益率约为5.2%(高于企业贷款1.1个百分点),若零售贷款占比持续提升(目标2025年末达35%),可拉动整体贷款收益率回升0.1个百分点。

  2. 债券投资收益率:市场利率下行拖累
    2025年上半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8%降至2.5%,江苏银行债券投资收益率(主要为国债、信用债)较2024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约2.6%)。若2025年下半年债券市场利率保持稳定(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约2.5%),债券投资收益率将维持低位,但信用债配置比例提升(如从2024年末的2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0%)可对冲部分利率下行影响(信用债收益率较国债高0.5-1个百分点)。

  3. 同业资产收益率:同业利率下行趋稳
    2025年上半年,同业拆借利率(DR007)中枢从2.0%降至1.8%,江苏银行同业资产(如同业存单、同业借款)收益率下降0.2个百分点(约1.9%)。若2025年下半年DR007保持1.8%左右的中枢水平,同业资产收益率将趋于稳定。

(二)付息负债成本率:存款结构优化带来下降空间

付息负债主要包括存款、同业借款、债券发行三大类,其中存款占比超70%(2025年上半年数据),其成本率是影响利息支出的核心因素。

  1. 存款成本率:受益于存款利率下调与结构优化
    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降(1年期存款利率从1.9%降至1.7%,活期存款利率保持0.3%不变),同时活期存款占比从2024年末的35%提升至38%(主要通过零售业务拓展,如手机银行、理财业务吸引活期资金)。两者共同推动存款成本率从2024年末的1.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0%。
    若2025年下半年存款利率再降10个基点(1年期降至1.6%),且活期占比提升至40%,存款成本率可进一步降至0.9%,对冲贷款收益率下降的压力

  2. 同业借款与债券成本:利率下行利好
    2025年上半年,同业借款利率(如7天期同业拆借利率)从2.2%降至2.0%,债券发行利率(如3年期金融债)从3.0%降至2.8%,推动同业负债成本率下降0.2个百分点(约2.1%)。若2025年下半年同业利率、债券利率保持稳定,这部分成本将维持低位。

(三)资产负债结构:生息资产扩张对冲收益率下降

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3.95万亿元扩张至4.79万亿元(增长21.2%),其中生息资产增长22%(贷款增长25%、债券投资增长18%),付息负债增长20%(存款增长23%、同业借款增长15%)。生息资产扩张速度快于付息负债,意味着利息收入的增长幅度可能超过利息支出,即使收益率与成本率的差值缩小,利息净收入仍可保持稳定,从而支撑NIM。

三、行业环境与政策因素的影响

  1. 行业平均NIM走势:整体稳定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平均NIM约为1.8%(较2024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江苏银行1.78%的NIM接近行业平均。若行业平均NIM保持稳定(如2025年全年维持1.75-1.80%),江苏银行作为区域龙头银行(在江苏省内市场份额超10%),其NIM也有望维持在1.75%以上。

  2. 政策因素:宽松货币政策的“双刃剑”
    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如降准、MLF操作),一方面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如存款准备金率下降释放流动性,减少银行拆借需求),另一方面通过LPR下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挤压银行贷款收益率)。但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如央行引导银行降低存款利率)可对冲贷款收益率下降的影响,两者差值(NIM)将保持稳定。

四、结论与展望

江苏银行1.78%的净息差具备维持能力,主要依据如下:

  • 成本端支撑:存款成本率下降(源于利率下调与活期占比提升)可对冲贷款收益率下降的压力;
  • 结构端优化:零售贷款占比提升、信用债配置增加,拉动生息资产收益率回升;
  • 规模端扩张:生息资产扩张速度快于付息负债,利息净收入保持稳定;
  • 行业与政策环境:行业平均NIM稳定,宽松货币政策下成本与收益的差值保持平衡。

风险提示:若LPR大幅下调(如2025年下半年下调20个基点以上)、存款利率下降不及预期(如活期占比未达目标),或资产质量恶化(如不良贷款率上升导致利息收入减少),则NIM可能降至1.70%以下。

五、建议

为维持净息差,江苏银行可采取以下策略:

  1. 优化贷款结构:继续加大零售贷款(如消费贷、小微企业贷)投放,提升高收益率资产占比;
  2. 降低存款成本:通过理财业务、手机银行等渠道吸引活期存款,降低定期存款占比;
  3. 调整投资组合:增加信用债、同业存单等中高收益资产配置,对冲债券投资收益率下降;
  4. 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优化生息资产与付息负债的期限匹配(如缩短资产久期、延长负债久期),降低利率风险。

(注:本文数据均来源于江苏银行公开报告、央行政策文件及市场机构预测,部分假设基于行业常规逻辑。)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