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再资环(600217.SH)电子废弃物回收业务的财务表现、政策影响及未来增长驱动。报告指出公司因补贴下降短期承压,但长期可通过技术升级与业务多元化实现转型。
中再资环(600217.SH)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旗下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以下简称“废家电”)的回收与拆解处理。公司通过回收废家电进行拆解、分拣及部分深加工,将可用二次资源(如金属、塑料、玻璃等)出售获取收入,同时依托国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政策,形成“资源回收+政策补贴”的双驱动盈利模式。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所属子(孙)公司均具备国家废家电处理资格,且全部纳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公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企业名单,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的政策资质优势。公司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资源和环境服务商”,业务覆盖废家电回收、拆解、资源化利用全链条,是国内废家电处理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
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0]),公司上半年实现总营收13.81亿元,同比(2024年上半年)下降约45%(注:2024年同期营收约25.1亿元,未披露具体数据,此处为估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Net Income)为-3.6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约1.2亿元),首次出现半年度亏损。
亏损的核心原因是废家电处理基金补贴额度大幅下降。根据财政部2025年7月《关于下达2025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财资环〔2025〕59号),2025年废家电处理专项资金预算总额为50亿元,其中23亿元用于弥补2024年及以前年度未发放的历史补贴,仅27亿元用于2025年“以奖代补”支持行业发展。由于补贴是公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数据显示,补贴收入占比约30%-40%),补贴额度的收缩导致公司对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已确认的补贴收入进行可变对价调整,进而减少了当期利润。
从资产结构看,2025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69.47亿元,其中流动资产56.14亿元,占比80.8%;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高达45.55亿元(占流动资产的81.1%),主要系未收到的废家电处理补贴款及客户货款。应收账款高企反映了公司对政策补贴的依赖,以及补贴资金到位滞后的问题。
现金流方面,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1亿元(同比下降约35%),主要来自废家电拆解后的二次资源销售收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4亿元,系公司扩大拆解产能的资本支出(如固定资产购置、在建工程投入);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3亿元,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及支付利息。整体来看,公司现金流呈现“经营正流入、投资与筹资负流出”的格局,短期现金流压力有所上升。
公司的盈利模式高度依赖废家电处理基金补贴。2019年,公司营收32.72亿元,净利润4.00亿元([0]),其中补贴收入约10亿元(占比30.6%);2024年,补贴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约40%(未披露具体数据,根据行业惯例估算)。2025年补贴额度的大幅下降,直接导致公司盈利崩塌,反映出其盈利质量对政策的高度敏感性。
2025年7月,财政部发布《关于下达2025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将废家电处理补贴从“按拆解数量定额补贴”改为“以奖代补”,重点支持技术升级、资源利用率提升、回收网络完善的企业。这一政策调整的核心目标是推动行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提高废家电拆解的附加值。
中再资环作为国内废家电处理领域的头部企业,具备政策资质优势、回收网络优势、技术积累优势,但短期因补贴下降面临业绩压力。长期来看,政策推动的行业转型(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为公司提供了升级机遇,若能抓住这一机遇,通过技术升级与业务多元化降低对补贴的依赖,有望实现长期稳定增长。
投资建议:短期(6-12个月),公司业绩受补贴资金到位情况影响较大,建议关注补贴资金的到账进度;长期(1-3年),若公司能成功转型,提升自身竞争力,有望成为行业龙头,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