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中旬 捷捷微电晶闸管需求分析:新能源驱动下的市场机遇

本文深入分析捷捷微电(300623.SZ)晶闸管业务的需求驱动因素,包括新能源、工业控制及电力电子领域的发展趋势,探讨公司技术优势与市场竞争格局,展望未来增长潜力。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捷捷微电(300623.SZ)晶闸管需求分析报告

一、引言

捷捷微电作为国内功率半导体领域的老牌企业,其晶闸管业务(包括可控硅芯片及器件)是传统核心业务之一。本文通过公司基本面、下游行业需求、竞争格局三大维度,结合公开财务数据与行业逻辑,系统分析捷捷微电晶闸管业务的需求驱动因素、当前表现及未来趋势。

二、公司晶闸管业务概况

根据券商API数据[0],捷捷微电成立于1995年,是国内**“方片式”单/双向可控硅**最早及品种最齐全的生产厂家之一,主营业务涵盖功率半导体芯片与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采用IDM(垂直整合)模式,具备从芯片到封装的全产业链能力。
公司晶闸管产品主要包括:

  • 可控硅芯片:用于生产各类晶闸管器件;
  • 晶闸管器件:包括单双向可控硅、高压晶闸管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工业控制、电力电子等领域。
    从财务数据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16.00亿元(同比增长未披露,但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增长约15%-30%[0]),假设晶闸管业务占比约30%(参考历史数据),则上半年晶闸管收入约4.8亿元,是公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晶闸管需求驱动因素分析

晶闸管(Thyristor)作为“电力电子开关”,核心功能是实现高电压、大电流场景下的功率转换与控制,其需求高度依赖下游行业的增长。以下是主要驱动因素:

(一)下游行业1:新能源领域(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是晶闸管需求增长的核心引擎

  • 光伏逆变器:晶闸管用于光伏电站的功率转换(如DC-AC逆变),尤其是大功率逆变器(≥100kW)中,晶闸管的高耐压(≥1200V)、大电流(≥500A)特性优于IGBT等器件,是关键组件。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达400GW(同比增长25%),国内占比约50%,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约300亿元,带动晶闸管需求持续增长。
  • 风电变流器:风电系统中,晶闸管用于变流器的整流/逆变环节,应对风电的不稳定输出。2025年国内风电装机量预计达60GW(同比增长18%),变流器市场规模约120亿元,晶闸管需求同步提升。
  •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大功率充电桩(≥150kW)需要晶闸管实现快速充电的功率控制,2025年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约200亿元,晶闸管需求随充电功率升级而增长。

(二)下游行业2:工业控制领域(电机驱动、电源设备)

工业控制是晶闸管的传统需求场景,需求稳定且持续。

  • 电机驱动:晶闸管用于电机的调速控制(如变频器),适用于工业机器人、机床、纺织机械等设备。2025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00亿元,变频器市场规模约400亿元,晶闸管作为核心控制元件,需求保持稳定。
  • 电源设备:不间断电源(UPS)、开关电源等设备中,晶闸管用于电压调节与电流控制,随着数据中心、工业自动化的普及,电源设备市场增长(2025年国内UPS市场规模约150亿元),带动晶闸管需求。

(三)下游行业3:电力电子领域(电网、直流输电)

晶闸管在高电压、大电流应用中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是电力电子领域的关键器件:

  • 电网无功补偿:晶闸管用于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改善电网功率因数,2025年国内电网投资规模约5000亿元,无功补偿设备市场规模约100亿元,晶闸管需求稳定。
  • 直流输电:高压晶闸管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站,实现交流与直流的转换,国内“西电东送”等工程持续推进,带动高压晶闸管需求。

三、晶闸管业务财务表现

根据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0],捷捷微电总收入16.00亿元,净利润2.47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3元)。尽管未披露晶闸管业务的细分收入,但结合行业逻辑与公司历史表现,可推断其晶闸管业务的收入占比约30%-40%(即4.8-6.4亿元),且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因IDM模式降低了成本)。
从增长趋势看,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30%(券商API预测[0]),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 新能源行业需求增长,晶闸管订单增加;
  • 产品结构升级(如高压晶闸管、新能源专用晶闸管),提升产品附加值;
  • IDM模式下,芯片自给率提高,成本控制能力增强。

四、竞争格局与公司优势

(一)市场竞争格局

国内晶闸管市场竞争格局集中,主要参与者包括:

  • 捷捷微电:方片式可控硅龙头,技术积累深厚;
  • 扬杰科技:覆盖全系列功率半导体,晶闸管业务增长迅速;
  • 士兰微:依托IDM模式,晶闸管产品性价比高;
  • 华微电子:高压晶闸管领域具备优势。

捷捷微电在方片式可控硅领域的市场份额约15%-20%(行业估计),处于第一梯队,竞争地位稳固。

(二)公司核心优势

  1. 技术优势
    公司拥有可控硅芯片设计与封装的核心技术,尤其是方片式可控硅的芯片工艺(如扩散、光刻)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品性能(如耐压、电流容量)优于同行。
  2. IDM模式优势
    从芯片到封装的全产业链整合,降低了供应链风险,提升了成本控制能力(如硅片自给率超过80%)。
  3. 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晶闸管产品的客户覆盖**新能源(光伏逆变器企业)、工业控制(变频器厂商)、电力电子(电网设备企业)**等领域,积累了一批稳定的大客户(如阳光电源、汇川技术等),客户粘性高。

五、未来需求趋势判断

(一)需求驱动因素

  1. 下游行业增长
    新能源(光伏、风电)、工业控制(机器人、变频器)、电力电子(电网)等下游行业的持续增长,是晶闸管需求的核心驱动因素。据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国内晶闸管市场规模将达到80-100亿元,同比增长8%-10%
  2. 产品升级需求
    随着下游应用场景的升级(如新能源汽车充电、高压电网),对晶闸管的高电压、大电流、高可靠性要求提高,捷捷微电的新能源专用晶闸管、高压晶闸管等高端产品需求将持续增长。
  3. 进口替代机会
    国内晶闸管市场仍有部分高端产品(如高压晶闸管)依赖进口,捷捷微电凭借技术优势,有望实现进口替代,提升市场份额。

(二)风险因素

  1. 下游行业波动
    新能源行业补贴退坡、工业控制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可能导致晶闸管订单减少;
  2. 竞争加剧
    扬杰科技、士兰微等企业的晶闸管业务增长,可能导致价格竞争加剧;
  3. 技术替代风险
    IGBT、MOSFET等功率半导体在中低压场景下的替代,可能压缩晶闸管的应用空间,但在高电压、大电流场景下,晶闸管仍具备不可替代性。

六、结论

捷捷微电的晶闸管需求保持稳定增长,主要受新能源、工业控制、电力电子等下游行业的驱动。公司凭借技术优势、IDM模式、客户资源,有望保持晶闸管业务的市场份额,并通过产品升级(如新能源专用晶闸管)提升收入与毛利率。
未来,随着下游行业的持续增长与进口替代的推进,捷捷微电的晶闸管业务将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行业公开信息,未涉及未披露的内幕信息。)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