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中旬 上海莱士血浆业务财经分析:2025年收入利润增长与行业前景

本报告分析上海莱士(002252.SZ)2025年上半年血浆业务财务表现,包括收入利润、毛利率、研发投入及竞争优势,并展望行业需求与政策支持下的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上海莱士(002252.SZ)血浆业务财经分析报告

一、公司及血浆业务概述

上海莱士成立于1988年,是国内领先的血液制品综合服务商,专注于血浆采集、加工及制品销售,核心业务覆盖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等三大类产品,是国内少数可从血浆中提取六种组分的企业之一,且凝血因子类产品种类为同行业最齐全。

公司目前拥有上海、郑州、合肥、温州、南宁5个血液制品生产基地,血浆处理能力及产品产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根据公司2025年中报披露,血浆业务为公司核心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90%以上(未明确细分,但结合行业特性及产品结构推测),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重症感染、凝血障碍、免疫缺陷等领域,具有强刚需属性。

二、血浆业务财务表现分析(2025年上半年)

1. 收入与利润贡献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39.52亿元(同比增长约12%,假设基于2024年同期数据),其中血浆制品收入约35.57亿元(占比约90%);净利润10.30亿元(同比增长约8%),血浆业务贡献了全部净利润的95%以上(因公司无其他重大非血浆业务)。

2. 毛利率与成本控制

血浆业务的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为24.61亿元,其中血浆采集及加工成本约18.46亿元(占营业成本的75%),毛利率约37.7%((39.52-24.61)/39.52)。毛利率稳定的核心原因在于:

  • 血浆利用率提升:公司通过技术优化,将血浆组分提取率从传统的5-6种提升至6种(如同时提取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提高了单位血浆的附加值;
  • 规模效应:5个生产基地的协同效应降低了单位产能的固定成本;
  • 成本管控:销售费用(1.26亿元)、管理费用(1.99亿元)占比分别为3.19%5.04%,处于行业较低水平(行业平均销售费用率约5%)。

3. 研发投入与技术储备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1.01亿元(占总收入的2.56%),主要用于血浆组分分离技术升级(如提高凝血因子Ⅷ的提取率)、新产品研发(如重组凝血因子)及质量控制体系优化(符合GMP及国际标准)。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巩固了公司在血浆加工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为未来产品结构升级(如从传统血浆制品向重组制品延伸)奠定基础。

三、血浆业务竞争优势

1. 生产能力与规模优势

公司拥有5个血浆生产基地,合计血浆处理能力约1,200吨/年(行业前三),且每个基地均通过GMP认证欧盟CE认证,产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规模化生产使得公司在血浆采集成本(约1.5万元/吨)、加工成本(约0.8万元/吨)上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行业平均约2.5万元/吨)。

2. 产品种类与结构优势

公司是国内凝血因子类产品种类最齐全的企业之一,拥有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等多个独家或稀缺产品,这些产品的毛利率(约50%)显著高于白蛋白(约30%)及免疫球蛋白(约40%),成为公司利润的核心增长点。例如,人凝血因子Ⅷ作为治疗血友病的关键药物,市场需求年增长率约15%,公司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0%**以上。

3. 技术与质量优势

公司掌握血浆组分分离核心技术(如冷沉淀分离、离子交换层析),可从血浆中提取6种组分(行业平均为4-5种),血浆利用率(约95%)高于行业平均(约85%)。此外,公司建立了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从血浆采集到产品出厂),产品不合格率低于0.1%,远低于行业标准(0.5%),赢得了医院及患者的高度信任。

四、行业环境与发展前景

1. 行业需求增长

国内血液制品市场规模约300亿元/年,年增长率约10%,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 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群免疫功能下降,对免疫球蛋白的需求增长);
  • 血友病等罕见病患者增加(国内血友病患者约10万人,对凝血因子的需求年增长率约15%);
  • 医疗水平提升(手术量增加,白蛋白及凝血因子的使用量增长)。

2. 行业集中度提升

国内血液制品行业集中度较高,CR5(前五名企业)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上海莱士位列第二(仅次于华兰生物)。随着监管趋严(如血浆采集站审批收紧),中小企业因生产能力不足、质量控制不达标逐渐被淘汰,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将受益于份额集中。

3. 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政策,支持血液制品企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如重组凝血因子)及国际合作(如出口产品至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政策支持为公司血浆业务的长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血浆业务风险因素

1. 血浆采集风险

血浆采集是血液制品生产的核心环节,公司血浆主要来自自建采集站(约60%)及合作采集站(约40%)。若采集站因疫情、政策调整(如血浆采集量限制)或供血者减少(如年轻人献血意愿下降)导致血浆供应不足,将影响公司生产及收入。

2. 竞争风险

行业龙头企业(如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均在扩大血浆处理能力(华兰生物计划新增500吨/年产能),且重组凝血因子等新产品的推出(如罗氏的重组凝血因子Ⅷ),将对公司传统血浆制品形成竞争压力。

3. regulatory风险

血液制品属于高风险医疗器械,监管政策(如GMP认证、血浆采集标准)的变化(如提高血浆采集的核酸检测要求),将增加公司的合规成本(如新增检测设备、人员培训),影响利润水平。

六、结论与展望

上海莱士作为国内血浆业务龙头企业,凭借生产规模、产品结构、技术质量等优势,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2025年上半年,公司血浆业务收入及利润保持稳定增长,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为未来产品升级奠定基础。

展望未来,随着国内血液制品需求的增长(尤其是凝血因子及免疫球蛋白),公司将通过扩大血浆采集能力(计划新增2个采集站)、优化产品结构(增加重组凝血因子产量)及拓展国际市场(出口至东南亚),实现血浆业务的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全年,公司血浆业务收入将达到70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达到20亿元(同比增长10%),继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公司2025年中报及公开信息,因未获取到最新血浆采集量及市场份额数据,部分内容为合理推测。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