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北新建材石膏板业务的市场地位、财务表现及未来战略。作为全球最大石膏板企业,其产能占全球20%,国内超50%,2025年营收增长18.2%,毛利率提升至30.3%。探讨绿色建筑、装配式需求及风险因素。
北新建材(000786.SZ)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绿色建筑新材料产业平台,1979年成立,1997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以石膏板、防水材料、涂料三大业务为核心,其中石膏板业务是其传统优势与核心营收来源。截至2024年底,公司石膏板产能规模超35亿平方米,是全球最大的石膏板龙骨产业集团,产品涵盖纸面石膏板、轻钢龙骨、烤漆龙骨等,广泛应用于人民大会堂、奥运会场馆、世博会场馆等国家重大工程及现代家居生活。
公司石膏业务拥有龙牌、泰山两大全球知名自主品牌,同时整合了“禹王”“蜀羊”“梦牌”等多个细分领域品牌,形成了覆盖高中低端市场的品牌矩阵。从产业链来看,公司构建了“原料-生产-产品-建造-应用-回收”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产业链,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如利用工业副产石膏替代天然石膏)降低环境负荷,符合国家“双碳”目标要求。
北新建材石膏板产能占全球市场份额约20%(据2024年行业数据),国内市场份额超50%,是全球石膏板行业的领军企业。其“龙牌”石膏板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泰山”石膏板则占据国内中低端市场的主导地位,品牌影响力覆盖亚洲、欧洲及中东等地区。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135.58亿元,同比增长18.2%;净利润19.74亿元,同比增长31.6%;基本EPS1.142元,同比提升28.5%。其中,石膏板业务贡献了约65%的营收(约88.13亿元),同比增长22.4%,成为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公司石膏板业务毛利率30.3%(2025年中报),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1)工业副产石膏替代率提升(从2024年的75%提高至82%),降低了原料成本;(2)生产效率提升(每条生产线产能从2024年的5000万平方米/年提高至5500万平方米/年);(3)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增加(如“龙牌”高端石膏板占比从2024年的30%提高至35%)。
费用方面,销售费用6.99亿元(占比5.16%)、管理费用5.65亿元(占比4.17%)、财务费用0.24亿元(占比0.18%),合计占比9.51%,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显示公司费用控制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围绕“绿色科技品质生活”使命,实施“一体两翼、全球布局”发展战略:
此外,公司推动“四个转变”:从工装到家装(拓展零售市场,2025年上半年家装渠道营收占比从2024年的15%提高至20%)、从城市到县乡(覆盖下沉市场,2025年上半年县乡市场营收增长38%)、从基材到面材(推出“龙牌”石膏板+装饰面材组合产品)、从产品到服务(提供“设计-施工-售后”一体化服务)。
石膏板作为绿色建材(生产过程能耗低、可回收利用),符合国家“双碳”目标要求。2025年,全国绿色建筑占比将达到60%(2024年为50%),石膏板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全国石膏板需求5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
石膏板是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材料(占装配式建筑墙体材料的70%)。2025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比将达到30%(2024年为25%),拉动石膏板需求1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5%)。
国家《“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要求,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提高至75%(2024年为70%)。石膏板的保温(导热系数0.07-0.09W/(m·K))、隔音(空气声隔声量≥40dB)性能符合节能要求,需求将持续增加。
石膏板生产的主要原料(工业副产石膏、纸张、龙骨)价格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例如,2025年上半年纸张价格同比上涨10%,导致石膏板成本上升1.5个百分点。
国内石膏板市场竞争激烈,杰森、可耐福等企业通过降价抢占市场(2025年上半年杰森石膏板价格同比下降5%),挤压了北新建材的利润空间。
海外市场面临汇率波动(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3%,导致海外营收缩水1.2亿元)、当地政策法规(如欧洲市场的环保标准更严格)、市场接受度(如中东市场对“龙牌”品牌的认知度较低)等风险。
北新建材作为全球石膏板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创新、产能规模、品牌影响力及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需求驱动下,石膏板业务保持高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亮眼,毛利率与费用控制能力持续提升,战略布局清晰。尽管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等风险,但公司通过“石膏板+”战略、全球布局及转型消费类服务商,未来增长潜力仍值得期待。
(注:文中数据来源于券商API数据[0]及公司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