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中旬 厦门银行净息差降至1.08%原因分析及未来展望

本文深度解析厦门银行净息差降至1.08%的核心原因,包括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付息负债成本率刚性、结构调整及行业环境因素,并提出未来优化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厦门银行净息差降至1.08%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净息差(Net Interest Margin, NIM)是银行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反映银行生息资产的收益能力与付息负债的成本控制能力之间的平衡。厦门银行(601187.SH)作为福建省重要的城市商业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降至1.08%(假设数据,以公司公告为准),较2024年同期(假设为1.5%)显著收窄。本文从净息差计算公式拆解生息资产端付息负债端结构调整行业环境五大维度,分析其净息差下降的核心原因。

二、净息差的计算公式与厦门银行的实际表现

净息差的核心逻辑为:
[ \text{净息差(NIM)} = \frac{\text{净利息收入}}{\text{平均生息资产}} = \frac{\text{利息收入} - \text{利息支出}}{\text{(期初生息资产 + 期末生息资产)/2}} ]

根据厦门银行2025年中报数据(来自券商API):

  • 利息收入(int_income):58.36亿元(5,835,724,182.52元)
  • 利息支出(int_exp):38.44亿元(3,843,805,617.17元)
  • 净利息收入:19.92亿元(58.36 - 38.44)

假设2025年上半年平均生息资产约为1850亿元(根据1.08%的净息差反推:(19.92 \div 1.08% \approx 1850)亿元),则净息差计算结果与市场传闻一致。

三、净息差下降的核心原因分析

(一)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贷款与投资收益双压

生息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Earning Assets, ROEA)是净息差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其下降直接拉低净息差。厦门银行的生息资产主要包括发放贷款和垫款(占比约60%)、债券投资(占比约25%)、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占比约10%)及同业存放(占比约5%)。

  1. 贷款收益率下行:LPR降息的传导效应
    2024年以来,央行持续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从3.45%降至3.2%,5年期以上LPR从4.2%降至3.95%。厦门银行作为区域银行,贷款定价高度依赖LPR,且客户以中小企业为主,议价能力较弱,贷款收益率随LPR同步下降。假设2024年贷款收益率为5.0%,2025年上半年降至4.5%,则贷款利息收入较2024年同期减少约3亿元(以200亿元贷款规模计算),直接拉低生息资产收益率约0.15个百分点。

  2. 债券投资收益下降:利率下行的估值与利息双冲击
    2025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利率持续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8%降至2.5%),厦门银行持有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占债券投资的70%)利息收入随市场利率下降而减少;同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占债券投资的30%)虽因债券价格上涨获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但该部分收益不纳入净息差计算(净息差仅反映利息收入)。假设债券投资收益率从2024年的3.5%降至2025年的3.0%,则债券利息收入减少约1.2亿元(以400亿元债券规模计算),拉低生息资产收益率约0.06个百分点。

  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占比上升:低收益资产挤压
    2025年上半年,厦门银行存款规模较2024年末增长15%(假设从2000亿元增至2300亿元),导致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额增加(法定准备金率为7.5%),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从2024年末的150亿元增至2025年中的172.5亿元,占生息资产的比例从8%升至9.3%。由于央行准备金利率仅为1.62%(远低于贷款收益率4.5%),该部分资产占比上升拉低生息资产收益率约0.05个百分点。

(二)付息负债成本率刚性:存款竞争加剧

付息负债成本率(Cost of Funding, COF)是净息差的另一核心驱动因素,其上升会挤压净息差空间。厦门银行的付息负债主要包括吸收存款(占比约70%)、同业负债(占比约20%)及应付债券(占比约10%)。

  1. 存款成本率上升:区域竞争压力
    厦门银行作为城商行,面临国有银行(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的存款竞争。为吸引客户,2025年上半年厦门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1.9%上调至2.1%,活期存款利率从0.3%上调至0.35%。假设存款规模为2300亿元,存款成本率从2024年的1.5%升至2025年的1.7%,则利息支出增加约4.6亿元,推高付息负债成本率约0.2个百分点。

  2. 同业负债成本率波动:市场利率上行
    2025年上半年,同业市场利率(如7天期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从1.8%升至2.0%,厦门银行同业负债(如同业存放、拆入资金)规模约400亿元,成本率从1.9%升至2.1%,利息支出增加约0.8亿元,推高付息负债成本率约0.04个百分点。

(三)结构调整:生息资产与负债的错配

厦门银行2025年上半年的资产负债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剧了净息差收窄:

  • 生息资产结构:低收益资产占比上升:如前所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占比从8%升至9.3%,债券投资占比从25%升至27%,而贷款占比从60%降至58%,低收益资产占比上升拉低了整体生息资产收益率。
  • 付息负债结构:高成本负债占比上升:定期存款占比从2024年的30%升至2025年的35%,同业负债占比从20%升至22%,高成本负债占比上升推高了付息负债成本率。

(四)行业环境:城商行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压力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城商行平均净息差约为1.4%(假设),较2024年同期(1.6%)收窄0.2个百分点。厦门银行作为城商行,受区域经济增速放缓(福建省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为5.0%,较2024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上升(不良贷款率从2024年的1.2%升至2025年的1.5%)及监管政策收紧(如《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修订)等因素影响,净息差收窄幅度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四、结论与展望

厦门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降至1.08%的核心原因可总结为:

  1. 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LPR下行导致贷款定价下降,债券市场利率下行导致债券投资收益减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占比上升拉低整体收益率;
  2. 付息负债成本率刚性:存款竞争加剧导致存款利率上升,同业市场利率上行导致同业负债成本增加;
  3. 结构调整:低收益资产与高成本负债占比上升,加剧了净息差收窄;
  4. 行业环境:城商行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压力,厦门银行受区域经济与监管政策影响更大。

展望未来,厦门银行需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贷款占比、降低低收益资产占比)、加强负债成本管理(降低定期存款占比、拓展低成本同业负债)及提升风险定价能力(针对中小企业客户实行差异化定价)等措施,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同时,需密切关注LPR走势(若央行继续降息,贷款收益率将进一步下降)、存款市场竞争(若国有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城商行存款成本压力将缓解)及区域经济恢复情况(若福建省GDP增速回升,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将增加,贷款收益率将有所改善)等因素的影响。

(注:本文数据均为假设,以厦门银行公开披露的年报、中报为准。)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