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人才流失问题解决策略:薪酬激励与职业发展双管齐下

本文深入分析碧桂园人才流失的核心原因,提出薪酬激励、职业发展、文化关怀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并参考万科、龙湖等行业案例,为房企人才管理提供参考。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碧桂园人才流失问题解决策略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02007.HK)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自1992年成立以来,凭借“高周转”战略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之一,并于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在当前房地产行业进入“存量时代”的背景下,人才已成为企业应对战略调整、推动产品创新(如智慧地产、绿色建筑)及提升运营效率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受行业周期波动、企业战略转型等因素影响,人才流失问题已成为碧桂园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潜在风险。本文基于房企行业共性特征及碧桂园的企业属性,从原因分析解决策略行业案例三个维度,提出系统性的人才流失解决方案。

二、碧桂园人才流失的潜在原因分析

尽管缺乏碧桂园人才流失的直接数据,但结合房地产行业调整期的共性问题碧桂园的企业战略特征,其人才流失的核心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战略调整引发的预期不确定性

自2020年“三道红线”政策实施以来,碧桂园进入“降负债、去库存”的战略收缩期,业务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益运营”。这种战略转型导致部分部门(如土地拓展、营销)的员工面临岗位调整或优化,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从而选择离职。

2. 薪酬竞争力不足

根据《2024年中国房地产行业薪酬报告》,房企核心岗位(如研发总监、营销总经理、区域经理)的薪酬水平呈现“头部集中”特征,万科、保利等企业的核心岗位薪酬较行业均值高20%-30%。碧桂园作为行业龙头,其薪酬体系可能因“高周转”模式的成本控制要求,导致核心岗位薪酬低于行业75分位,难以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

3. 职业发展通道不畅

碧桂园的组织架构以“区域-项目”两级管控为主,层级较多(如区域总经理-城市公司总经理-项目总监-项目经理),年轻员工(如校招“碧业生”)难以快速晋升至核心岗位。此外,专业序列(如工程、设计)的晋升路径不清晰,导致部分专业人才因“职业天花板”问题离职。

4. 企业文化与员工需求不匹配

碧桂园的企业文化以“业绩导向”为核心,强调“结果第一”,可能忽视员工的情感需求(如工作与生活平衡、个人价值实现)。例如,项目一线员工长期面临“996”工作制,缺乏足够的休息与家庭陪伴,导致归属感下降。

三、碧桂园人才流失的解决策略

针对上述原因,碧桂园需构建“薪酬激励+职业发展+文化关怀”三位一体的人才保留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1. 优化薪酬体系,提升竞争力

  • 市场薪酬调研:与第三方薪酬咨询公司(如 Mercer、Hay Group)合作,定期调研房地产行业核心岗位的薪酬水平,将碧桂园核心岗位(如研发、营销、管理)的薪酬调整至行业75分位以上,确保薪酬的外部竞争力。
  • 长期激励计划:推出员工持股计划(ESOP)限制性股票(RSU),绑定核心员工与企业利益。例如,可设定“服务满3年、业绩达标”的解锁条件,鼓励员工长期服务。
  • 绩效奖金优化:将绩效奖金与企业战略目标(如降负债、提升毛利率)挂钩,增加“战略贡献奖”(如对智慧地产、绿色建筑有突出贡献的员工),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

2. 强化职业发展,打通晋升通道

  • 双轨制晋升体系:建立“管理序列”与“专业序列”双轨制晋升通道,允许员工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发展方向。例如,专业序列可设置“初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资深工程师-首席工程师”,管理序列可设置“项目经理-城市公司总经理-区域总经理-集团副总裁”,确保不同类型的人才都能获得晋升机会。
  • 个性化发展计划(IDP):为每位核心员工制定IDP,明确其1-3年的职业目标(如晋升至区域总经理、成为首席工程师)及实现路径(如参加EMBA培训、参与集团重点项目)。例如,碧桂园可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作开设“房地产高级管理研修班”,为员工提供系统的管理培训。
  • 年轻人才培养:升级“碧业生”计划,增加“轮岗历练”(如在区域、总部、项目之间轮岗)、“导师制”(由区域总经理或集团高管担任导师)及“项目负责人”机会(如让优秀碧业生担任小型项目的项目经理),加速年轻人才的成长。

3. 重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归属感

  • “员工第一”理念落地:将“员工第一”纳入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通过定期员工座谈会、**匿名反馈渠道(如内部APP)**收集员工需求,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如调整项目一线员工的工作时间、增加员工福利)。
  • 员工关怀活动:推出“家庭日”(如每年组织员工及家属旅游)、“健康管理计划”(如为员工提供免费体检、健身卡)、“子女教育补贴”(如员工子女考上重点高校给予奖学金)等福利,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 团队建设活动:组织“跨区域项目联动”(如不同区域的项目员工共同参与集团重点项目)、“专业论坛”(如工程设计论坛、营销创新论坛),增强员工的团队凝聚力。

4. 完善福利保障,降低员工焦虑

  • 住房补贴:针对项目一线员工(如项目经理、工程师),提供住房补贴(如每月2000-5000元),解决其异地工作的住房问题。
  • 弹性工作制:推行“弹性办公”(如每周1天远程办公),允许员工根据工作需求调整工作时间,平衡工作与生活。
  • 职业健康保障:为长期加班的员工(如项目一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如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提供免费心理咨询),缓解工作压力。

四、行业案例参考

1. 万科“新动力”计划

万科的“新动力”计划是针对校招员工的系统培养体系,包括“轮岗历练”(在总部、区域、项目之间轮岗1-2年)、“导师制”(由区域总经理担任导师)及“项目负责人”机会(如让优秀新动力担任小型项目的项目经理)。该计划使万科的校招员工 retention 率(3年)达到85%以上,成为行业标杆。

2. 龙湖“仕官生”计划

龙湖的“仕官生”计划聚焦于培养未来的管理人才,通过“集中培训”(如入职前的“龙湖学院”培训)、“岗位历练”(如在营销、工程、设计等岗位轮岗)及“高层对话”(如与龙湖 CEO 定期交流),使仕官生在3-5年内晋升至经理级岗位。该计划的 retention 率(5年)达到70%,为龙湖的战略扩张提供了人才支撑。

五、结论

碧桂园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不仅影响其短期的战略执行,更威胁其长期的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解决人才流失问题需从薪酬激励职业发展文化关怀三个核心维度入手,构建系统性的人才保留体系。通过优化薪酬体系提升竞争力、强化职业发展打通晋升通道、重构企业文化增强归属感,碧桂园可有效降低人才流失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此外,参考万科、龙湖等企业的成功案例,碧桂园需结合自身特点(如“高周转”模式、区域化布局)调整策略,确保措施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例如,针对区域项目一线员工,可增加“区域内轮岗”机会,减少异地工作的不便;针对专业人才(如工程、设计),可设立“专业委员会”(如工程技术委员会),赋予其更多的决策权力,提升其职业成就感。

总之,人才是碧桂园的核心资产,解决人才流失问题需“以人为本”,将员工需求与企业战略结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