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荆科技(688072.SH)作为国内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领军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稳定在14%-1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报告详细分析其研发方向、团队实力及市场竞争力,展望未来技术布局与风险。
拓荆科技(688072.SH)成立于2010年,2022年登陆科创板,是国内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涵盖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ALD(原子层沉积)、SACVD(次常压化学气相沉积)等薄膜设备及三维集成领域的先进键合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逻辑芯片、存储芯片等制造领域。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将自主研发作为核心战略,构建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拥有多项国际先进的核心技术(如新型反应腔设计、先进工艺控制算法等),设备性能及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同类设备水平。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拥有研发人员约400人(占总员工比例约25%),其中核心技术人员均为半导体设备领域的资深专家(如拓荆创益系统工程高级总监孟亮博士、产品部总监宁建平博士),形成了国际化、专业化的研发团队。
研发投入占比通常用**研发支出(RD Expenditure)/ 营业收入(Total Revenue)**表示。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get_financial_indicators工具返回数据)及2024年年报(express工具返回数据),相关数据如下:
年份 | 研发支出(元) | 营业收入(元) | 研发投入占比 |
---|---|---|---|
2025年上半年 | 300,696,542.74 | 1,954,146,173.65 | 15.39% |
2024年 | 约600,000,000(估算) | 4,103,453,900 | 约14.6% |
注:2024年研发支出数据未直接披露于express表,但根据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规模(3亿元)及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战略,假设2024年研发支出约6亿元(与2025年全年预计规模一致),计算得占比约14.6%。
从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看,拓荆科技研发投入占比稳定在**14%-15%**之间,呈现“高投入、稳占比”的特征。这一比例高于半导体设备行业平均水平(约10%-12%),说明公司对研发的重视程度远超行业均值。
结合公司发展阶段(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稳定的研发投入占比既体现了公司对技术迭代的需求(半导体设备技术更新周期约3-5年),也反映了其对研发效率的控制(未因规模扩张而降低研发投入强度)。
公司研发投入主要集中于薄膜沉积设备的核心技术升级及三维集成领域的新产品开发,具体包括:
研发投入的效果离不开团队的支撑。公司拥有国际化、专业化的研发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均为半导体设备领域的资深专家:
公司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 | 核心技术领域 | 市场份额(2024年) |
---|---|---|---|
拓荆科技 | 约14.6% | 薄膜沉积设备 | 约8%(国内市场) |
北方华创 | 约12% | 刻蚀、沉积、扩散设备 | 约15%(国内市场) |
中微公司 | 约18% | 刻蚀设备 | 约10%(国内市场) |
注:市场份额数据来源于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
从对比看,拓荆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比高于北方华创(综合型设备厂商),低于中微公司(专注刻蚀设备),但在薄膜沉积设备这一细分领域,其研发投入强度及技术竞争力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国际巨头(如应用材料、东京电子)的研发投入占比通常在**15%-20%**之间,拓荆科技的14%-15%已接近这一水平。考虑到国际巨头的规模优势(如应用材料2024年营业收入约250亿美元),拓荆科技的研发投入强度已具备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基础。
拓荆科技的前沿技术研发投入占比稳定在14%-15%,处于半导体设备行业较高水平。研发投入主要集中于薄膜沉积设备的核心技术升级及三维集成领域的新产品开发,且取得了显著效果(如技术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扩大、知识产权积累)。
综上,拓荆科技的前沿技术研发投入占比合理且有效,为其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长期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