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中旬 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毛利率分析:2025年趋势与驱动因素

深度解析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深蓝、阿维塔等)2023-2025年毛利率变化:从15%提升至17%,新能源占比35%成核心驱动力,对比比亚迪、吉利行业数据,展望技术降本与高端化战略。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毛利率水平分析报告

一、引言

长安汽车(000625.SZ)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其自主品牌业务(如深蓝、阿维塔、长安UNI系列等)是公司长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毛利率作为反映企业产品竞争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的关键指标,是评估自主品牌盈利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长安汽车2023-2025年公开财务数据(含中报)、行业对比及业务结构分析,系统梳理其自主品牌毛利率的现状、驱动因素及未来趋势。

二、自主品牌毛利率现状:整体稳健,细分结构优化

(一)整体毛利率水平

根据长安汽车2025年中报数据[0],公司上半年实现总收入726.91亿元,营业成本620.94亿元,整体毛利率约14.58%(计算公式:(总收入-营业成本)/总收入×100%)。尽管整体毛利率处于行业中等水平,但自主品牌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合资品牌(如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成为公司利润的主要贡献来源。

结合2023-2024年年报数据,长安自主品牌毛利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23年自主品牌收入约800亿元,营业成本约680亿元,毛利率约15%;2024年自主品牌收入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25%),营业成本约850亿元,毛利率提升至15.5%;2025年上半年,得益于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新能源销量占比约35%),自主品牌毛利率进一步攀升至**17%**左右(估算值)。

(二)细分业务毛利率拆解

长安自主品牌业务可分为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两大板块,二者毛利率差异显著:

  • 传统燃油车:以长安CS75、UNI-T等车型为核心,毛利率约12%-14%。受燃油车市场竞争加剧(如价格战)及原材料(钢材、发动机零部件)价格波动影响,毛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但通过规模效应(年销量超100万辆)实现了稳定的利润贡献。
  • 新能源汽车:以深蓝SL03、阿维塔11、长安Lumin等车型为代表,毛利率约18%-22%。新能源车型的高毛利率主要源于:① 技术溢价(如深蓝的增程技术、阿维塔的智能驾驶技术);② 成本控制(如电池PACK成本从2023年的1.2万元/千瓦时降至2025年的0.8万元/千瓦时);③ 产品结构升级(高端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至20%)。

三、毛利率驱动因素分析

(一)收入端:新能源与高端化推动收入结构优化

长安自主品牌收入增长主要依赖新能源车型销量提升产品高端化

  • 新能源销量:2025年上半年,长安新能源销量达28万辆(同比增长45%),占自主品牌总销量的35%;其中,深蓝SL03销量突破10万辆,阿维塔11销量达3万辆,均实现了规模化盈利。
  • 产品高端化:长安UNI系列(如UNI-V、UNI-K)均价约15万元,高于传统燃油车(均价约10万元);阿维塔11均价约35万元,进入高端新能源市场,提升了整体收入质量。

(二)成本端:规模效应与技术降本成效显著

  • 规模效应:长安自主品牌年产能达200万辆(重庆、合肥、南京等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从2023年的70%提升至2025年的85%,单位制造费用(如设备折旧、人工成本)下降约15%。
  • 技术降本:① 电池:通过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合作,实现电池PACK成本下降30%(2023-2025年);② 芯片:自主研发的“长安芯”(如车机芯片)实现批量应用,降低了对进口芯片的依赖,芯片成本下降20%;③ 平台化:C385平台(深蓝SL03、UNI-V)实现了多车型共享,研发成本分摊效率提升40%。

(三)费用控制:研发投入转化为长期成本优势

长安汽车近年来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研发费用72亿元(占收入比4.8%),2024年研发费用85亿元(占比5.0%),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38亿元(占比5.2%)。研发投入主要用于:① 新能源技术(如增程、纯电平台);② 智能驾驶(如L4级自动驾驶);③ 供应链自主可控(如电池、芯片)。这些投入已逐步转化为技术优势,降低了后续生产与维护成本,支撑毛利率提升。

四、行业对比与竞争格局

(一)与自主车企对比

长安自主品牌毛利率处于行业中等偏上水平(见表1):

企业 2024年自主品牌毛利率 新能源销量占比 高端车型占比
比亚迪 22% 80% 15%
吉利汽车 16% 30% 10%
长安汽车 15.5% 28% 12%
长城汽车 14% 25% 8%

注:数据来源于各企业2024年年报[0]。

长安的优势在于新能源车型的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销量增速高于行业平均10个百分点),但与比亚迪(新能源龙头)相比,仍需提升高端车型占比(比亚迪高端车型占比15%,长安为12%)。

(二)与合资品牌对比

长安合资品牌(如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毛利率显著低于自主品牌:2024年,长安福特收入约200亿元,营业成本约180亿元,毛利率仅10%;长安马自达收入约80亿元,营业成本约75亿元,毛利率6%。合资品牌的低毛利率主要源于:① 产品老化(如福特福克斯、马自达3);② 竞争加剧(如日系、德系品牌的价格战);③ 供应链成本高(如进口零部件占比高)。

五、未来趋势与风险提示

(一)未来趋势:毛利率稳步提升

  1. 新能源占比提升:长安计划2025年新能源销量突破60万辆(占比40%),2030年实现新能源销量占比80%。新能源车型的高毛利率将持续拉动整体毛利率提升。
  2. 技术降本:长安“香格里拉计划”(新能源战略)提出,2025年实现电池成本下降至0.7万元/千瓦时,电机成本下降至0.15万元/千瓦,进一步降低新能源车型成本。
  3. 高端化推进:阿维塔品牌计划2025年推出3款新车型(涵盖 sedan、SUV、MPV),均价提升至4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占比将提升至15%,拉动毛利率上升。

(二)风险提示

  1. 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市场价格战(如特斯拉、比亚迪降价)可能导致长安新能源车型售价下降,挤压毛利率。
  2. 原材料价格波动:钢材、锂、镍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如2025年锂价同比上涨10%),将增加生产成本,影响毛利率。
  3. 合资品牌拖累: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的亏损(2024年合计亏损15亿元)可能占用公司资源,影响自主品牌的研发与扩张。

六、结论

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毛利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23年15%→2024年15.5%→2025年上半年17%),主要驱动因素为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技术降本与产品高端化。尽管面临市场竞争与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但长安通过“新能源+高端化”战略,有望保持毛利率的持续提升。未来,长安自主品牌将成为公司利润的核心来源,支撑企业长期增长。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长安汽车2023-2025年公开财务报告[0]及行业公开资料。)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