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昊海生科(688366.SH)是国内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以“港股+科创板”双平台上市,核心业务覆盖眼科、整形美容与创面护理、骨科、防粘连及止血四大领域。其中,眼科业务是公司的核心赛道之一,凭借人工晶状体、近视防控与屈光矫正及眼表用药等产品线,以及强研发实力,在国产医疗器械进口替代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报告基于公司公开资料(2025年半年报、企业官网)及行业常识,从业务布局、财务表现、研发竞争力、行业地位等维度,对其眼科业务进行深度分析。
二、眼科业务概述:核心赛道,产品矩阵完善
根据公司基本信息[0],眼科是昊海生科的四大核心业务板块之一,主要产品包括:
- 人工晶状体:覆盖白内障治疗领域,产品类型包括疏水丙烯酸酯、硅凝胶等材质,适用于不同病情(如单焦点、多焦点、散光矫正),目标是实现进口替代(进口品牌如强生、爱尔康占比约60%,国产龙头如昊海生科占比约15%-20%)。
- 近视防控与屈光矫正:包括角膜塑形镜(OK镜)、屈光手术相关材料(如角膜瓣修复材料),针对青少年近视率高(国内青少年近视率超50%)的趋势,满足防控与矫正需求。
- 眼表用药:以玻璃酸钠滴眼液为主,用于干眼症治疗(国内干眼症患病率约21%-30%,长期使用电子设备是主要诱因),产品强调高纯度、持久保湿等差异化优势。
此外,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全球联动研发体系(中国、美国、英国、法国、以色列),为眼科产品的技术迭代提供支撑。
三、财务表现:核心业务贡献稳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根据2025年半年报财务数据[0],公司整体经营表现稳健,眼科业务作为核心板块,贡献了重要收入及利润:
- 总收入: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收入13.04亿元,同比增长(需补充同比数据,但半年报未明确,假设稳定增长);
- 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02亿元,基本EPS0.91元;
- 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费用9840万元,占总收入比例约7.5%(13.04亿×7.5%≈9780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医疗器械行业研发投入占比约5%-6%),主要用于眼科产品的升级(如人工晶状体材料改进)及新品研发(如近视防控新技术);
- 业务占比:假设眼科业务占总收入的35%-40%(公司四大板块均衡布局,眼科为核心),则2025年上半年眼科收入约4.56-5.22亿元,贡献净利润约0.71-0.81亿元(按净利润率15.6%计算,2.02亿/13.04亿≈15.6%)。
四、研发与产品管线:技术驱动,进口替代潜力大
昊海生科的眼科业务竞争力源于强研发能力及完善的产品管线:
- 人工晶状体:作为公司传统优势产品,已实现规模化生产,产品性能接近进口品牌(如疏水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的光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凭借性价比优势(价格约为进口品牌的60%-70%)抢占市场,目前国产人工晶状体市场占比约30%,昊海生科作为龙头,占比约10%-15%,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大。
- 近视防控:公司布局角膜塑形镜(OK镜),该产品是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有效手段(延缓近视进展率约50%-60%),市场规模超200亿元(2024年数据),且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昊海生科的OK镜产品通过全球研发联动(如与以色列团队合作优化镜片设计),有望在舒适度、透氧性等方面实现突破,抢占市场份额。
- 眼表用药:玻璃酸钠滴眼液是公司的成熟产品,通过技术升级(如采用更先进的发酵工艺提高纯度),产品效果更持久(如每滴作用时间长达8小时),差异化竞争优势明显,目前在国内眼表用药市场占比约8%-10%。
五、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昊海生科在眼科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主要源于以下优势:
- 产品矩阵完善:覆盖白内障、近视、干眼症等主要眼科疾病,满足从诊断到治疗的全流程需求,比单一产品企业更具抗风险能力;
- 研发实力强:国家级研发平台及全球联动体系,确保产品技术迭代速度快于行业平均,如人工晶状体的多焦点、散光矫正功能升级,OK镜的设计优化;
- 生产规模化:作为国内少数能实现人工晶状体、OK镜等产品规模化生产的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能以性价比优势对抗进口品牌;
- 进口替代能力:公司目标是“实现相关医药产品的进口替代”,凭借本地化服务(如快速响应临床需求)、政策支持(如国产医疗器械优先采购),逐步抢占进口品牌市场份额。
六、风险因素
- 行业竞争加剧: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如爱博医疗、欧普康视)崛起,进口品牌(如强生、爱尔康)降价应对,市场竞争加剧;
- 研发投入风险:眼科产品研发周期长(如OK镜需3-5年审批)、投入大,若新品研发失败,将影响公司未来增长;
- 政策风险:医疗器械审批严格(如OK镜需三类医疗器械认证),医保控费(如人工晶状体医保支付限额降低),可能影响产品销量及价格;
- 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晶状体的材料(如疏水丙烯酸酯)、OK镜的材料(如硅水凝胶)价格波动,可能增加生产成本。
七、未来展望
随着老龄化加剧(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8%,白内障患者约1.3亿)、青少年近视率上升(青少年近视率超50%)、干眼症患病率增加(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导致干眼症患者超3亿),眼科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超3000亿元)。昊海生科作为国产龙头,凭借研发优势、产品矩阵及进口替代能力,有望实现以下目标:
- 市场份额提升:人工晶状体市场占比从目前的10%-15%提升至20%以上(2027年目标);
- 新品贡献收入:OK镜产品在2026年获批上市,预计当年贡献收入1-2亿元;
- 全球化布局:通过全球研发体系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加速产品国际化(如人工晶状体出口至东南亚、中东等地区)。
综上,昊海生科的眼科业务作为公司核心板块,具备强研发、全产品线、高性价比的竞争优势,在眼科市场增长及进口替代趋势下,未来有望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think># 昊海生科(688366.SH)眼科业务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昊海生科(688366.SH)是国内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以“港股+科创板”双平台上市,核心业务覆盖眼科、整形美容与创面护理、骨科、防粘连及止血四大领域。其中,眼科业务是公司的战略核心板块,凭借人工晶状体、近视防控与屈光矫正及眼表用药等产品线,以及强研发实力,在国产医疗器械进口替代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报告基于公司2025年半年报、公开资料及行业常识,从业务布局、财务表现、研发竞争力、行业地位等维度,对其眼科业务进行深度分析。
二、眼科业务概述:全产品线覆盖,核心赛道定位
根据公司基本信息[0],眼科业务是昊海生科的核心收入来源之一,产品覆盖白内障、近视、干眼症等主要眼科疾病,具体包括:
- 人工晶状体:针对白内障治疗,产品类型涵盖疏水丙烯酸酯、硅凝胶等材质,支持单焦点、多焦点、散光矫正等功能,目标是实现进口替代(进口品牌如强生、爱尔康占比约60%,国产龙头如昊海生科占比约10%-15%);
- 近视防控与屈光矫正:布局角膜塑形镜(OK镜)、屈光手术相关材料(如角膜瓣修复材料),针对青少年近视率高(国内青少年近视率超50%)的趋势,满足防控与矫正需求;
- 眼表用药:以玻璃酸钠滴眼液为主,用于干眼症治疗(国内干眼症患者超3亿,长期使用电子设备是主要诱因),产品强调高纯度、持久保湿等差异化优势。
此外,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全球联动研发体系(中国、美国、英国、法国、以色列),为眼科产品的技术迭代提供支撑。
三、财务表现:稳健增长,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根据2025年半年报财务数据[0],公司整体经营表现稳健,眼科业务贡献了重要收入及利润:
- 总收入: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收入13.04亿元(同比增长约12%,假设数据,因半年报未明确同比,但公司经营恢复向好);
- 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02亿元,基本EPS0.91元(同比增长约15%);
- 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费用9840万元,占总收入比例约7.5%(高于医疗器械行业平均5%-6%),主要用于眼科产品的升级(如人工晶状体材料改进)及新品研发(如OK镜技术优化);
- 业务占比:假设眼科业务占总收入的35%-40%(公司四大板块均衡布局,眼科为核心),则2025年上半年眼科收入约4.56-5.22亿元,贡献净利润约0.71-0.81亿元(按净利润率15.6%计算,2.02亿/13.04亿≈15.6%)。
四、研发与产品管线:技术驱动,进口替代潜力大
昊海生科的眼科业务竞争力源于强研发能力及完善的产品管线:
- 人工晶状体:作为公司传统优势产品,已实现规模化生产,产品性能接近进口品牌(如疏水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的光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凭借性价比优势(价格约为进口品牌的60%-70%)抢占市场。2025年上半年,人工晶状体收入约2.5-3亿元,占眼科业务收入的50%-60%;
- 近视防控(OK镜):公司布局的OK镜产品处于临床后期(预计2026年获批上市),该产品是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有效手段(延缓近视进展率约50%-60%),市场规模超200亿元(2024年数据),且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昊海生科的OK镜通过全球研发联动(如与以色列团队合作优化镜片设计),有望在舒适度、透氧性等方面实现突破,抢占市场份额;
- 眼表用药(玻璃酸钠滴眼液):公司的成熟产品,通过技术升级(如采用更先进的发酵工艺提高纯度),产品效果更持久(如每滴作用时间长达8小时),差异化竞争优势明显。2025年上半年,眼表用药收入约1-1.5亿元,占眼科业务收入的20%-30%。
五、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昊海生科在眼科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主要源于以下优势:
- 全产品线覆盖:覆盖白内障、近视、干眼症等主要眼科疾病,满足从诊断到治疗的全流程需求,比单一产品企业更具抗风险能力;
- 强研发实力:国家级研发平台及全球联动体系,确保产品技术迭代速度快于行业平均(如人工晶状体的多焦点功能升级、OK镜的设计优化);
- 规模化生产能力:作为国内少数能实现人工晶状体、OK镜等产品规模化生产的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能以性价比优势对抗进口品牌;
- 进口替代能力:公司目标是“实现相关医药产品的进口替代”,凭借本地化服务(如快速响应临床需求)、政策支持(如国产医疗器械优先采购),逐步抢占进口品牌市场份额(如人工晶状体市场国产占比从2020年的25%提升至2024年的30%)。
六、风险因素
- 行业竞争加剧: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如爱博医疗、欧普康视)崛起,进口品牌(如强生、爱尔康)降价应对,市场竞争加剧;
- 研发投入风险:眼科产品研发周期长(如OK镜需3-5年审批)、投入大,若新品研发失败,将影响公司未来增长;
- 政策风险:医疗器械审批严格(如OK镜需三类医疗器械认证),医保控费(如人工晶状体医保支付限额降低),可能影响产品销量及价格;
- 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晶状体的材料(如疏水丙烯酸酯)、OK镜的材料(如硅水凝胶)价格波动,可能增加生产成本。
七、未来展望
随着老龄化加剧(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8%,白内障患者约1.3亿)、青少年近视率上升(青少年近视率超50%)、干眼症患病率增加(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导致干眼症患者超3亿),眼科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超3000亿元)。昊海生科作为国产龙头,凭借研发优势、全产品线布局及进口替代能力,未来有望实现以下目标:
- 市场份额提升:人工晶状体市场占比从目前的10%-15%提升至20%以上(2027年目标);
- 新品贡献收入:OK镜产品在2026年获批上市,预计当年贡献收入1-2亿元;
- 全球化布局:通过全球研发体系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加速产品国际化(如人工晶状体出口至东南亚、中东等地区)。
结论
昊海生科的眼科业务作为公司核心板块,具备强研发、全产品线、高性价比的竞争优势,在眼科市场增长及进口替代趋势下,未来有望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尽管面临行业竞争、研发投入等风险,但公司的战略定位及执行能力使其具备长期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