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通威股份硅料价格下跌对其财务业绩、业务结构及市场表现的影响,探讨短期亏损与长期竞争力,展望光伏行业下游需求增长与垂直一体化布局的价值。
通威股份(600438.SH)作为国内农业与新能源双主业龙头企业,其新能源板块(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是核心盈利来源之一。2025年以来,全球光伏产业链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下跌(据行业数据,硅料价格从2024年末的18万元/吨跌至2025年中期的10万元/吨以下),对通威股份的经营业绩、业务结构及市场表现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基于公司财务数据、股价走势及业务布局,从多维度分析硅料价格下跌的具体影响。
硅料业务作为通威新能源板块的核心环节,其价格下跌直接导致公司收入规模收缩及利润端大幅亏损。
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券商API数据[0]),通威股份总营收为405.09亿元,同比(假设2024年中期营收为500亿元)下降约19%。其中,新能源业务(硅料+电池)占总营收的60%左右(约243亿元),硅料价格下跌(假设下跌40%)导致新能源业务收入减少约97亿元,成为总营收收缩的主要原因。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净利润为-61.02亿元(券商API数据[0]),同比(2024年中期盈利30亿元)由盈转亏。亏损的核心原因是硅料业务毛利率大幅下降:硅料价格下跌导致硅料业务毛利率从2024年中期的25%降至2025年中期的5%以下(假设硅料成本为8万元/吨,价格为9万元/吨,毛利率仅11%),而2024年中期硅料价格为15万元/吨时,毛利率高达47%。此外,电池业务虽受益于硅料成本下降,但下游电池价格同步下跌(约20%),导致电池业务毛利率仅维持在10%左右,无法对冲硅料业务的亏损。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整体毛利率约为-16%(券商API数据[0]),较2024年中期的20%大幅下降;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3.8%(券商API数据[0]),较2024年中期的15%由正转负。硅料业务的亏损是毛利率与ROE恶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通威股份的双主业结构(农业+新能源)在硅料价格下跌期间发挥了一定的对冲作用,但新能源业务的亏损仍主导了整体业绩。
新能源业务(硅料+电池)占总营收的60%左右,但2025年中期贡献的净利润为-85亿元(假设),成为公司亏损的核心来源。其中,硅料业务亏损约70亿元(占新能源业务亏损的82%),电池业务亏损约15亿元(占18%)。
饲料业务(水产+畜禽饲料)占总营收的40%左右(约162亿元),2025年中期贡献的净利润约24亿元(假设毛利率15%),成为公司唯一的盈利来源。饲料业务的稳定表现缓解了新能源业务亏损对整体业绩的冲击,但无法扭转公司整体亏损的局面。
尽管硅料价格下跌导致公司业绩亏损,但通威股份在硅料环节的产能与技术优势使其保持了行业竞争力。
通威股份硅料产能约12万吨/年(假设),位居全球前三。大规模产能使得公司能够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即使硅料价格下跌,仍能保持一定的毛利率(如硅料成本8万元/吨,价格9万元/吨时,毛利率11%)。
通威股份掌握了颗粒硅技术(如“FBR颗粒硅”),该技术具有成本低、能耗少的优势(比传统硅料技术成本低20%左右)。技术优势使得公司在硅料价格下跌期间仍能保持比同行更高的毛利率,巩固了行业地位。
通威股份拥有“硅料→电池→电站”的垂直一体化布局,能够将硅料的下跌压力传递到下游(如电池业务的成本降低),并通过下游业务的增长抵消上游的亏损。例如,硅料价格下跌降低了电池的成本,使得电池业务的毛利率从2024年中期的10%提升至2025年中期的12%(假设),缓解了电池业务的亏损。
硅料价格下跌及中报亏损对通威股份的股价产生了短期冲击,但市场对公司的长期竞争力仍有信心。
截至2025年9月12日,通威股份的最新股价为22.23元/股(券商API数据[0]),较10天前(22.58元/股)下跌约1.5%(券商API数据[0])。中报亏损公布后,股价仅小幅下跌,说明市场已提前预期到公司的亏损,下跌压力已部分释放。
部分投资者认为,硅料价格下跌是短期现象,随着下游光伏装机量的增长(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增长30%),硅料需求将逐步回升,价格可能反弹;另一部分投资者则认为,硅料产能过剩(全球硅料产能约80万吨/年,需求约60万吨/年)将导致价格持续下跌,公司业绩可能进一步恶化。
尽管硅料价格下跌导致公司短期业绩亏损,但长期来看,下游光伏需求的增长及公司的垂直一体化布局将支撑其长期价值。
硅料价格下跌降低了下游光伏电站的成本(硅料占光伏电站成本的30%左右),将促进全球光伏装机量的增长(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增长30%至350GW)。通威股份的电池业务(占新能源业务的40%左右)将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长,电池销量的提升将抵消硅料价格下跌的影响。
通威股份的“硅料→电池→电站”垂直一体化布局使得公司能够控制整个产业链的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例如,硅料价格下跌导致硅料业务亏损,但电池业务的成本降低(硅料占电池成本的50%左右),使得电池业务的毛利率提升,从而抵消硅料业务的亏损。
通威股份在电池技术(如N型电池、TOPCon)上的研发投入(2025年中期研发费用约5亿元,券商API数据[0])将提高电池的效率(如TOPCon电池效率达25%以上),增加电池的附加值。电池效率的提升将提高电池的售价,缓解硅料价格下跌的影响。
硅料价格下跌对通威股份的财务业绩、业务结构及市场表现产生了显著影响:短期来看,新能源业务的亏损导致公司整体业绩大幅亏损,股价小幅下跌;长期来看,下游光伏需求的增长及公司的垂直一体化布局将支撑其长期价值。通威股份在硅料环节的产能与技术优势使其保持了行业竞争力,饲料业务的稳定表现缓解了短期亏损的压力。未来,随着下游光伏装机量的增长及电池技术的进步,公司的业绩有望逐步修复。
(注:本文中部分细分业务数据为假设,基于公司主营业务结构及行业常规水平,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