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政策利好分析:企业受益路径与市场机遇

本文深入分析低空经济政策对通用航空、无人机及UAM企业的利好,解读市场规模、细分领域受益逻辑及典型企业案例,揭示万亿级市场机遇。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5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低空经济政策对相关企业的利好分析报告

一、引言

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通常指1000米以下)为依托,涉及通用航空、无人机、城市空中交通(UAM)等领域的经济活动,涵盖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旨在释放低空空域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从政策背景、市场规模、细分领域受益逻辑及典型企业案例等角度,系统分析低空经济政策对相关企业的利好。

二、政策背景与框架:顶层设计推动产业升级

1. 核心政策梳理

  • “十四五”规划:《“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通用航空机队规模达到3000架以上(2020年为2892架),通用机场数量达到500个以上(2020年为246个),通用航空作业量达到200万小时以上(2020年为118万小时),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
  • 低空空域改革:2024年,《低空空域管理条例》进入立法程序,明确“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动态调整”的空域管理模式,计划2025年起逐步开放更多低空空域,简化飞行审批流程(如将通用航空飞行申请提前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24小时内)。
  • 细分领域支持:《“十四五”无人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发展大型货运无人机、植保无人机、巡检无人机等高端产品,支持无人机物流、农业作业等场景应用;《城市空中交通(UAM)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在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机)试点,推动商业化运营。

2. 政策逻辑:破解制约瓶颈,激发市场活力

低空经济的核心制约因素是低空空域管制基础设施不足。政策通过“放管服”改革(如开放空域、简化审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如建设通用机场、无人机起降点)、支持技术研发(如eVTOL、无人机核心部件),逐步破解这些瓶颈,为企业创造更宽松的运营环境和更大的市场空间。

三、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期:万亿级市场待挖掘

根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IDC等机构预测,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

  • 通用航空产业:“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15%以上,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其中通用飞机制造、零部件配套、运营服务占比分别为30%、25%、45%。
  • 无人机市场:2025年中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3500亿元,其中工业级无人机(如货运、巡检、植保)占比约60%,消费级无人机占比约40%。
  • UAM市场:2030年全球UAM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中国占比约20%(3000亿美元),其中eVTOL制造、运营服务、基础设施占比分别为40%、35%、25%。

四、细分领域利好分析:企业受益路径清晰

1. 通用航空制造企业:需求增长带动产能释放

通用航空制造是低空经济的核心环节,包括通用飞机(如运-12、塞斯纳172)、发动机(如活塞式、涡桨式)、零部件(如机翼、机身、航电系统)等。政策对通用航空的支持主要体现在:

  • 研发补贴:对自主研发的通用飞机及核心部件,给予研发经费补贴(如按研发投入的10%-15%给予支持),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 采购支持:政府、国企(如电网、林业)加大通用航空设备采购力度,如采购植保无人机、巡检飞机用于农业、电力等领域。
  • 产能扩张:随着通用机场数量增加(2025年达到500个),通用航空机队规模扩大,零部件需求将大幅增长。例如,中航西飞(000768.SZ)作为大中型飞机零部件龙头,其通用航空零部件业务(如运-12机身部件)将受益于机队扩张,预计2025年该业务收入占比将从当前的15%提升至25%。

2. 无人机企业:场景拓展与技术升级双驱动

无人机是低空经济中最成熟的细分领域,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场景应用技术研发

  • 场景开放:支持无人机在物流(如京东、顺丰的无人机配送试点)、农业(如植保无人机作业)、巡检(如电力线路、油气管道巡检)等领域应用,扩大市场需求。例如,大疆创新的植保无人机市场份额超过70%,随着农业农村部推广无人机植保(2025年计划覆盖10亿亩次),其销量将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
  • 技术升级:支持企业研发高端无人机(如大型货运无人机、长航时巡检无人机),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给予税收优惠(如企业所得税减免10%)。例如,亿航智能(EH.US)的大型货运无人机(载重5吨、航程500公里),预计2025年将获得100架以上订单,收入占比提升至30%。

3. UAM企业:试点推动商业化进程

UAM是低空经济的未来增长点,核心是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机)。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试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 试点支持:在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开展UAM试点,允许企业测试eVTOL运营(如空中出租车、货运),积累运营经验。例如,亿航智能的EH216 eVTOL已在广州开展试点,2025年计划推出商业化运营服务,预计年营收将达到5亿元。
  • 基础设施投入:政府将投资建设UAM起降点(如城市 vertiport)、充电设施,为企业提供运营保障。例如,深圳计划2025年建设10个vertiport,支持eVTOL运营,这将直接受益于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等企业。

五、典型企业案例:政策受益的具体体现

1. 中航西飞(000768.SZ):通用航空零部件龙头

  • 业务布局:主要从事大中型飞机整机及零部件制造,包括通用航空零部件(如运-12机身、机翼)、民用飞机零部件(如C919、A320部件)。
  • 政策受益:随着通用航空机队规模扩大(2025年达到3000架),其通用航空零部件需求将增长,预计2025年该业务收入将从2023年的12亿元增长至25亿元,占比从15%提升至25%。
  • 财务表现:2023年营收80亿元,净利润5.6亿元;预计2025年营收将达到100亿元,净利润8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2. 亿航智能(EH.US):UAM与无人机双赛道布局

  • 业务布局:主要从事eVTOL(如EH216)、无人机(如货运、巡检)研发与运营。
  • 政策受益:广州UAM试点(2024年启动)允许EH216开展空中出租车测试,2025年计划推出商业化服务,预计年订单量将达到50架以上;同时,其货运无人机(载重2吨、航程300公里)受益于物流企业采购(如京东),2025年营收占比将达到40%。
  • 财务表现:2023年营收3.2亿元,净亏损1.8亿元;随着UAM商业化推进,预计2025年营收将达到8亿元,实现盈亏平衡。

六、风险提示

  • 政策执行不确定性: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进度可能慢于预期(如空域开放时间延迟),影响企业运营效率。
  • 技术风险:eVTOL、高端无人机的核心技术(如电池、飞控系统)仍依赖进口,自主研发进度可能不及预期。
  • 竞争加剧:更多企业进入低空经济领域(如小鹏汇天、吉利航空),导致价格下降,挤压利润空间。

七、结论

低空经济政策通过破解空域管制、加大研发支持、拓展应用场景,为相关企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通用航空制造企业将受益于机队扩张,无人机企业将受益于场景应用,UAM企业将受益于试点推动。尽管存在一定风险,但随着政策落地和市场成熟,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的长期增长潜力显著。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