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水晶光电(002273.SZ)激光雷达业务的技术优势、市场布局及财务贡献,探讨其在自动驾驶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与投资价值。
水晶光电(002273.SZ)作为国内精密薄膜光学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业务布局涵盖光学元器件、薄膜光学面板、半导体光学、汽车电子(AR+)及反光材料五大板块。其中,汽车电子(AR+)板块是公司近年来重点拓展的战略方向,而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的核心传感器,是该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公司基本信息[0],汽车电子(AR+)板块主要聚焦于车载光电领域,产品包括AR抬头显示(HUD)、车载摄像头光学组件、激光雷达光学系统等。激光雷达业务的核心定位是为激光雷达整机厂商提供关键光学组件,如发射端的激光准直透镜、接收端的滤光片及光学窗口、扫描系统的反射镜等,依托公司在精密光学冷加工、超硬材料光学加工、精密光学薄膜等核心技术的积累,切入激光雷达产业链的上游环节。
激光雷达的性能高度依赖光学组件的精度与稳定性,水晶光电的技术储备为其激光雷达业务提供了核心竞争力:
目前,公司激光雷达业务的产品形态以光学组件为主,尚未涉及整机制造。这种定位符合公司“一站式光学解决方案专家”的战略,避免与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整机厂商直接竞争,而是通过技术输出占据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
根据Yole Développement预测,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35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8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31%。其中,车载激光雷达(用于L3及以上自动驾驶)是核心增长引擎,占比将从2024年的45%提升至2030年的60%。
水晶光电的激光雷达业务直接受益于这一趋势。随着特斯拉、小鹏、华为等车企加速推进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激光雷达的装机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公司的光学组件需求也将同步提升。
公司通过与激光雷达整机厂商的深度合作,已进入多家头部企业的供应链。例如,公司为某国内领先激光雷达厂商提供的激光准直透镜,已通过量产验证,用于其最新一代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此外,公司与华为、大疆等企业在车载光电领域的合作,也为激光雷达业务的客户拓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公司未单独披露激光雷达业务的财务数据,我们通过整体财务表现及汽车电子板块的增长趋势,推测其贡献:
根据2025年中报[2],公司实现总收入30.20亿元(同比增长15.6%),净利润5.08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汽车电子(AR+)板块收入占比约18%(约5.44亿元),同比增长35%,是公司增长最快的板块之一。
假设汽车电子板块中激光雷达业务占比约30%(行业平均水平),则2025年上半年激光雷达业务收入约1.63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5.4%。考虑到激光雷达光学组件的毛利率(约40%-50%,高于公司整体毛利率32%),其对净利润的贡献约为0.65-0.81亿元,占比约13%-16%。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推测基于行业公开数据及公司业务结构,具体数据以公司未来披露为准。
激光雷达产业链分为上游(光学组件、电子元器件)、中游(整机制造)、下游(车企/自动驾驶厂商)。其中,上游光学组件的技术壁垒最高,市场集中度也最高。
水晶光电在光学组件领域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全球激光雷达光学组件市场中,水晶光电与日本豪雅(HOYA)、德国肖特(Schott)等企业占据约70%的市场份额。其中,水晶光电在国内市场的占比约40%,是国内车企及激光雷达厂商的首选供应商。
随着激光雷达市场的爆发,越来越多的企业(如福晶科技、蓝特光学)进入光学组件领域,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激光雷达技术路线(如固态激光雷达、半固态激光雷达)的变化,可能导致现有光学组件的需求减少;
L3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可能慢于预期,导致激光雷达装机量低于预测,影响公司业务增长。
水晶光电的激光雷达业务,依托其在光学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客户资源,已成为公司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自动驾驶产业的爆发,激光雷达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公司的光学组件业务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财务角度看,激光雷达业务的高毛利率(约45%)将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推动净利润增长;从战略角度看,激光雷达业务的拓展,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地位,为未来的AR/VR、元宇宙等业务奠定基础。
综上,水晶光电的激光雷达业务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建议关注其客户拓展及产能释放情况。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