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起科技(688008.SH)是全球领先的数据中心芯片供应商,业务占比超九成。报告分析其内存接口芯片、津逮CPU等核心产品,解读财务表现与行业竞争力,展望AI与云计算驱动的增长潜力。
澜起科技(688008.SH)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其业务聚焦云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芯片解决方案,数据中心业务为公司核心营收来源。根据公司公开信息[0],数据中心业务的核心产品包括:
这些产品均为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核心组件,直接决定服务器的性能、可靠性与安全性。2025年上半年,公司互连类芯片(含内存接口、运力芯片)销售收入约24.61亿元,占总收入(26.33亿元)的93.4%,数据中心业务的核心地位凸显。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26.33亿元,同比增长58.17%(2024年上半年收入约16.65亿元)。其中,数据中心业务的核心板块——互连类芯片(内存接口芯片、PCIe Retimer等)销售收入约24.61亿元,同比增长61.00%,占总收入的93.4%;津逮服务器CPU与混合安全内存模组作为补充产品线,贡献剩余6.6%的收入。
从历史数据看,2024年公司总收入36.39亿元,其中互连类芯片收入约33.00亿元(占比90.7%),数据中心业务始终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1.12亿元,同比增长85.5%-102.36%(预告区间),净利润率约42.2%(11.12亿元/26.33亿元)。利润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为:
澜起科技的内存接口芯片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DDR4全缓冲“1+9”架构被JEDEC(全球半导体标准组织)采纳为国际标准,成为DDR4内存系统的核心架构。该技术解决了DDR4内存高带宽、高容量下的信号完整性问题,是数据中心服务器的“神经中枢”。目前,公司内存接口芯片全球市场份额约35%(仅次于Intel的45%),客户覆盖华为、联想、戴尔等全球顶级服务器厂商。
津逮服务器CPU是公司针对数据中心安全需求推出的x86架构CPU,集成了可信执行环境(TEE)、内存加密等安全功能,满足政府、金融等行业数据中心的高安全需求。2024年,津逮CPU出货量同比增长50%,收入占比提升至8%,成为数据中心业务的重要增长极。
混合安全内存模组将内存接口芯片与安全技术集成,形成“芯片+模组”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不仅提升了内存系统的性能与安全性,还降低了客户的设计成本。该产品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65%,客户包括腾讯、阿里等云计算厂商。
根据券商API数据[0],澜起科技的ROE(净资产收益率)约为13.4%(2024年),净利润率约为38.8%(2024年),均位列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前5%。其中,内存接口芯片业务的ROE超20%,远高于行业平均的12%,体现了其产品的高附加值与竞争优势。
内存接口芯片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全球仅3家厂商具备大规模供货能力(澜起、Intel、Rambus)。进入壁垒主要包括:
随着人工智能(如ChatGPT、文心一言)与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需要更高性能的服务器来处理大规模数据。内存接口芯片作为服务器的核心组件,其需求与服务器出货量高度相关。根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将达到1200万台,同比增长15%,其中DDR5服务器占比将超60%,推动澜起科技的DDR5内存接口芯片需求爆发。
澜起科技已推出DDR5内存接口芯片(支持8000MT/s带宽),并正在研发HBM3内存接口芯片(支持12.8Gbps带宽)。HBM3内存是AI服务器的核心组件(如英伟达H100 GPU采用HBM3内存),公司HBM3内存接口芯片的研发将使其进入AI服务器高端市场,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公司正在从“单一芯片供应商”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推出了混合安全内存模组、津逮服务器CPU等产品,覆盖数据中心的“内存-CPU-模组”核心环节。产品线扩展不仅提升了客户粘性,还增加了收入来源(如津逮CPU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5%提升至2024年的8%)。
2025年,全球DDR5服务器占比将超60%,公司的DDR5内存接口芯片出货量将继续增长(预计2025年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70%)。同时,AI服务器的快速增长(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将达到300万台,同比增长40%)将推动公司的HBM3内存接口芯片与津逮CPU需求增长,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将达到55亿元,同比增长51%(2024年为36.39亿元)。
澜起科技的长期目标是成为全球数据中心芯片龙头,其核心策略包括:
澜起科技的数据中心业务是其核心营收与利润来源,凭借**技术领先(国际标准制定者)、产品线丰富(覆盖内存、CPU、模组)、客户粘性强(全球顶级服务器厂商)**等优势,有望在AI与云计算需求爆发的背景下,实现持续高增长。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将达到55亿元,净利润将达到22亿元,净利润率保持在40%以上,成为全球数据中心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