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下飞行汽车发展财经分析报告 | 市场规模与投资机会

本报告深入分析低空经济下飞行汽车(eVTOL)的市场规模、技术突破与投资逻辑,涵盖全球与中国市场增长预测、关键技术(碳纤维、电池)及主要玩家(亿航、Joby等),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5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低空经济下飞行汽车发展财经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述:低空经济与飞行汽车的战略定位

低空经济(Low-Altitude Economy)是指以通用航空为核心,涵盖低空飞行、航空器制造、空域管理、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经济形态,其核心载体之一是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通常所说的“飞行汽车”。飞行汽车兼具直升机的垂直起降能力与固定翼飞机的高速巡航特性,可实现“门到门”的空中交通服务,被视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应急救援效率、拓展物流配送边界的颠覆性方案。

从全球范围看,飞行汽车产业处于技术验证向商业化过渡的关键阶段。美国、欧洲、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均将其纳入国家战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于2024年推出《eVTOL认证框架》,明确了适航标准;欧盟航空安全局(EASA)同步推进eVTOL型号认证;中国则在《“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推进eVTOL等新型航空器研发应用”,将低空经济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二、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从“概念”到“万亿级市场”

1. 全球市场:高增长预期下的赛道扩容

根据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2023年发布的《未来交通报告》,全球eVTOL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5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000亿美元,2035年进一步突破1万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高达85%。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个领域:

  • 城市空中交通(UAM,Urban Air Mobility):解决一线城市“最后10公里”拥堵问题,预计占比60%;
  • 应急与公共服务:如医疗救援、消防灭火、灾害物资运输,占比25%;
  • 物流与商业运输:短途货运(如生鲜、快递)及高端商务出行,占比15%。

2. 中国市场: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人口大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如北京、上海高峰时段平均车速低于25km/h),飞行汽车的需求迫切。据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预测,中国eVTOL市场规模到2030年将达到3,000亿元,2040年突破2万亿元。推动因素包括:

  • 政策支持:2024年中国民航局发布《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适航审定规范》,明确了eVTOL的适航标准;2025年《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提出“建设10个国家级低空经济示范区,培育5-10家全球领先的eVTOL企业”。
  • 需求释放:随着消费升级,高端商务出行(如从北京国贸到首都机场的“空中 taxi”)、旅游景区(如三亚、丽江的空中观光)等场景的需求快速增长。

三、关键技术与产业链支撑:从“卡脖子”到“自主可控”

飞行汽车的核心技术壁垒集中在eVTOL系统设计、高能量密度电池、自动驾驶与空域融合、轻量化材料四大领域,其中轻量化材料是支撑飞行性能的基础。

1. 轻量化材料:碳纤维的“重量革命”

飞行汽车的续航里程与有效载荷高度依赖轻量化设计,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具有“高强度(是钢的5倍)、低重量(是钢的1/4)、耐腐蚀”等特性,成为机身、机翼的首选材料。据中复神鹰(688295.SH)2024年年报显示,其研发的T800级碳纤维(拉伸强度≥5.8GPa,模量≥294GPa)已应用于国内某eVTOL企业的原型机,使机身重量降低了30%,续航里程提升了25%。

中复神鹰作为国内碳纤维龙头企业,拥有万吨级碳纤维产能(连云港、西宁基地),其干喷湿纺技术突破了国外垄断,成本较进口碳纤维低40%,为飞行汽车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材料保障。

2. eVTOL系统设计:垂直起降与高速巡航的平衡

eVTOL的核心挑战是实现“垂直起降”与“高速巡航”的高效切换。目前主流技术路线分为三类:

  • 多旋翼式(如亿航EH216):通过多个旋翼实现垂直起降,结构简单但巡航效率低;
  • 固定翼+旋翼式(如Joby S4):采用固定翼提供巡航升力,旋翼负责垂直起降,兼顾效率与速度;
  • 倾转旋翼式(如Archer Midnight):通过旋翼倾转实现模式切换,技术难度最高但性能最优。

亿航智能(EH.US)的EH216-S型号于2024年获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TC)”,成为全球首款获得适航认证的多旋翼eVTOL,其最大续航里程为30公里,最高时速130公里,主要用于城市短途出行。

3. 电池技术:能量密度的“瓶颈”

飞行汽车的电池能量密度需达到350Wh/kg以上才能满足商业运营需求(当前主流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约250Wh/kg)。据宁德时代2025年发布的《eVTOL电池技术路线图》,其研发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60Wh/kg)将于2026年量产,可支持eVTOL实现15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覆盖城市主要通勤路线(如北京中关村到亦庄的距离约40公里)。

四、主要玩家与竞争格局:全球布局与中国力量

1. 国外玩家:技术与资本的领先者

  • Joby Aviation(JOBY.US:全球eVTOL龙头,2021年通过SPAC上市融资16亿美元,其S4型号(续航240公里,时速320公里)于2024年获得FAA“型号认证”,计划2025年启动商业运营(与美国航空合作推出“空中 taxi”服务)。
  • Archer Aviation(ACHR.US:专注于倾转旋翼技术,2024年获得波音公司1亿美元投资,其Midnight型号(续航160公里,时速240公里)预计2026年交付。
  • Eve Air Mobility(EVE.US:巴西航空工业子公司,采用“固定翼+旋翼”路线,2025年与达美航空签订100架采购协议,主要面向北美市场。

2. 中国玩家:政策与市场的后发优势

  • 亿航智能(EH.US:国内eVTOL龙头,2016年推出EH216原型机,2024年获得中国民航局TC认证,2025年启动“广州-深圳”航线试运营,计划2026年拓展至北京、上海。
  • 小鹏汇天:小鹏汽车子公司,2024年发布“旅航者X2”(续航35公里,时速130公里),采用“多旋翼+固定翼”设计,主要面向个人消费市场。
  • 吉利太力:吉利汽车与戴姆勒合资企业,2025年推出“TF-1”型号(续航200公里,时速200公里),计划2027年进入欧洲市场。

五、投资逻辑与风险分析:机会与挑战并存

1. 投资逻辑:长期赛道的“确定性”

  • 政策驱动: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战略,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培育低空经济新业态”,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 技术突破:碳纤维、电池、eVTOL系统等核心技术逐步成熟,商业化临界点临近;
  • 需求爆发:城市交通拥堵、应急救援需求增长,飞行汽车的“时间价值”(如从北京国贸到首都机场的时间从1.5小时缩短至15分钟)将驱动消费升级。

2. 风险分析:短期波动的“不确定性”

  • 技术风险:电池起火、自动驾驶故障等安全问题可能导致适航认证延迟;
  • 政策风险:空域管理政策(如低空空域开放进度)可能滞后于产业发展;
  • 市场风险:消费者对飞行汽车的接受度(如安全性、价格)仍需时间培育(当前eVTOL售价约200-500万元,远高于传统汽车);
  • 竞争风险:大量企业进入(如特斯拉、丰田均宣布布局eVTOL),可能导致产能过剩与价格战。

六、结论:未来已来,静待花开

飞行汽车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其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需跨越技术、政策、市场等多重障碍。从财经角度看,轻量化材料(如碳纤维)、高能量密度电池、eVTOL系统设计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如中复神鹰、宁德时代、亿航智能)具备长期投资价值。随着技术成熟与政策落地,飞行汽车有望在2030年前后进入规模化商业运营阶段,成为未来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关注技术突破进度(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适航认证进展(如Joby、亿航的商业化时间表)、政策支持力度(如中国低空经济示范区的建设)等关键指标,把握行业发展的“拐点”。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