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空中交通管理市场分析:2025年趋势与机遇

本报告分析低空经济中空中交通管理(ATM)的市场规模、技术趋势及企业布局,涵盖无人机物流、eVTOL等新兴领域,预测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低空ATM市场增长潜力。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5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低空经济空中交通管理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低空经济(Low-Altitude Economy)是指以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为核心,涵盖通用航空、无人机(UAV)、城市空中交通(UAM)、低空物流等领域的新型经济形态。其中,**空中交通管理(ATM)**是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的核心支撑,其职责包括低空空域资源分配、飞行活动监管、流量优化及安全保障。随着全球低空空域开放进程加速(如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低空经济”),低空ATM市场正迎来高速增长期,成为航空航天产业的新增长点。

二、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

1. 全球市场:规模扩张与结构升级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全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约3200亿美元,其中低空ATM系统及服务占比约12%(约384亿美元)。预计2025-2030年,全球低空ATM市场将保持18%-22%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 UAM商业化加速:Eve Air Mobility、Joby Aviation等企业的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逐步进入量产阶段,2025年全球UAM市场规模预计达150亿美元,需配套ATM系统支持高密度航线运营;
  • 无人机物流普及:亚马逊、大疆创新等企业的无人机配送服务已在多个国家试点,2025年全球无人机物流市场规模将超200亿美元,对UTM(无人机交通管理)系统的需求激增;
  • 通用航空复苏:后疫情时代,私人飞机、医疗救援等通用航空需求反弹,推动低空ATM系统升级(如数字化管制、实时监控)。

2. 中国市场:政策催化下的爆发式增长

中国是全球低空经济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约850亿美元,其中低空ATM市场占比约15%(约127.5亿美元)。2025年,受益于**《关于扩大低空空域开放的指导意见》(2025年3月CAAC发布)等政策推动,中国低空ATM市场规模预计同比增长25%**(约159亿美元)。政策核心内容包括:

  • 扩大低空空域开放范围:将全国1000米以下空域划分为“自由飞行区”“监视飞行区”“管制飞行区”,其中自由飞行区(如农村、山区)无需提前审批;
  • 简化审批流程:通用航空飞行计划审批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24小时,无人机超视距飞行审批实现“线上一键办理”;
  • 推动UTM系统建设:要求2026年底前,全国主要城市建成无人机交通管理平台,支持10万架次/天的无人机飞行。

三、技术趋势:从“传统管制”到“智能协同”

低空ATM的技术升级是支撑市场增长的关键。当前,技术趋势主要围绕**“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展开:

1. UTM(无人机交通管理)系统:从“单点管控”到“全局优化”

UTM是低空ATM的核心子系统,用于管理无人机的超视距飞行(BVLOS)。2025年,UTM系统的技术升级重点包括:

  • AI驱动的流量预测: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分析历史飞行数据,预测无人机流量峰值(如快递配送高峰期),提前优化航线,降低碰撞风险;
  • 多源数据融合:整合北斗卫星导航(BDS)、5G/6G通信、地面雷达等数据,实现无人机实时定位(精度≤1米)和状态监控;
  • 跨域协同:与传统ATM系统(如民航空中管制)对接,支持无人机与有人机共享空域(如城市周边的通用航空机场)。

2. 数字孪生与虚拟管制

数字孪生技术将低空空域、飞行器、管制系统等要素建模为虚拟场景,实现“实时监控-模拟预测-决策优化”的闭环。例如,亿航智能(EHang)2025年推出的“城市空中交通数字孪生平台”,可模拟1000架eVTOL同时飞行的场景,预测潜在冲突(如恶劣天气下的航线调整),帮助管制员提前制定应对方案。

3. 自主飞行与协同决策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低空飞行器(如eVTOL、无人机)正从“远程操控”向“自主飞行”过渡。例如,Joby Aviation的eVTOL具备“自主避障”功能,可通过机载传感器(如激光雷达)识别障碍物(如鸟类、建筑物),自动调整航线。同时,协同决策系统(CDA)允许飞行器之间共享状态信息(如速度、航向),实现“群体优化”(如无人机编队飞行,降低能耗)。

四、企业布局: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

全球主要企业已加速在低空ATM领域的布局,核心玩家包括:

1. 中国企业:政策红利下的“先发性优势”

  • 亿航智能(EHang):2025年与广州政府合作,推出“城市空中 taxi”试点项目,配套自主研发的UTM系统,支持eVTOL的商业化运营;
  • 大疆创新(DJI):推出“大疆无人机交通管理平台”,覆盖快递(如京东物流)、农业(如农药喷洒)等场景,2025年市场份额约占中国UTM市场的30%;
  • 中国电科(CETC):依托雷达、通信等技术优势,研发“低空全域监控系统”,用于边境巡逻、森林防火等场景,2025年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批量采购订单。

2. 国外企业:技术输出与本地化合作

  • Eve Air Mobility(巴西):与中国东方航空(CEA)合作,在上海试点eVTOL运营,使用Eve的UTM系统;
  • Joby Aviation(美国):与丰田汽车合作,研发“eVTOL+地面交通”的综合出行方案,配套Joby的自主飞行系统;
  • Airbus(欧洲):推出“Skywise低空ATM平台”,整合空客的航空技术与数字孪生能力,2025年获得德国柏林市政府的试点合同。

五、挑战与展望

1. 主要挑战

  • 安全风险:低空飞行器(如无人机)的“黑飞”(未审批飞行)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可能威胁民航安全(如干扰客机起降);
  • 监管框架不完善:全球各国的低空ATM监管标准不统一(如美国的FAA与欧洲的EASA),阻碍了跨境飞行(如无人机国际快递);
  • 公众接受度:城市空中交通(如eVTOL)的噪音、隐私问题(如无人机拍摄)仍需解决,公众对低空飞行的信任度有待提高。

2. 未来展望

尽管存在挑战,低空经济及ATM市场的长期增长趋势不变。预计2030年,全球低空ATM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美元,中国占比约35%(约350亿美元)。未来,随着技术(如AI、数字孪生)的进一步成熟和政策(如统一监管标准)的完善,低空经济将成为全球航空航天产业的“新引擎”,而低空ATM系统将成为连接“天空”与“经济”的关键纽带。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市场研究[0],截至2025年9月。)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