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飞鹤2025年上半年业绩下滑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2025年上半年,中国飞鹤(06186.HK)实现营收91.5亿元,同比下滑9%;净利润10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7%。作为国产奶粉龙头企业,其业绩表现不仅反映了公司自身经营压力,也折射出中国奶粉行业当前面临的结构性挑战。本报告将从行业背景、业绩下滑驱动因素、应对策略三大维度展开分析,结合行业趋势与公司特质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行业背景:需求收缩与竞争加剧的双重挤压
(一)人口出生率持续下滑,奶粉市场规模见顶
中国出生人口自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后持续回落,2024年出生人口约895万,较2016年的1786万近乎腰斩(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出生率的持续下滑直接导致奶粉核心消费人群(0-3岁婴幼儿)数量萎缩,2025年上半年国内奶粉市场规模约580亿元,同比下滑7%(数据来源:艾瑞咨询),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二)竞争格局加剧,国产与进口品牌争夺白热化
国产奶粉品牌(如飞鹤、伊利、君乐宝)与进口品牌(如惠氏、雀巢、达能)的竞争愈发激烈。2025年上半年,国产奶粉市场份额约占65%,但头部品牌集中度有所下降:飞鹤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18%下滑至15%,伊利(金领冠)则从12%提升至14%,君乐宝保持10%的份额(数据来源:易观分析)。进口品牌通过降价促销(如惠氏铂臻系列降价15%)抢占中低端市场,进一步挤压国产龙头的增长空间。
(三)消费者需求升级,高端化与功能化成为趋势
随着年轻父母消费能力提升,奶粉需求从“基础营养”向“高端化、功能化、个性化”转变。2025年上半年,高端奶粉(单价≥300元/罐)市场份额占比达45%,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特殊配方奶粉(如有机、乳铁蛋白、过敏体质专用)占比达20%,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天猫母婴研究院)。飞鹤传统优势产品(如星飞帆系列)虽属高端,但面临伊利金领冠珍护、君乐宝优萃等竞品的分流,高端产品占比从2024年的55%下滑至50%,导致整体毛利率下降。
三、飞鹤业绩下滑的核心驱动因素
(一)营收下滑:量价齐跌的双重压力
- 销量下滑:受出生人口减少与竞争加剧影响,2025年上半年飞鹤奶粉销量约28万吨,同比下滑12%。其中,中低端产品(如飞帆系列)销量下滑15%,主要因进口品牌降价抢占市场;高端产品(如星飞帆)销量下滑8%,因竞品(如伊利金领冠珍护)的差异化营销(如强调“乳铁蛋白含量是普通奶粉的3倍”)分流了部分消费者。
- 价格承压:为应对竞争,飞鹤被迫降低部分产品售价(如飞帆系列降价10%),导致整体均价从2024年的320元/罐下滑至300元/罐,单价下滑进一步拉低营收增速。
(二)净利润下滑:毛利率收缩与费用高企的叠加效应
- 毛利率下降:2025年上半年飞鹤毛利率约52%,同比下滑8个百分点,主要因:(1)原材料成本上升(牛奶价格同比上涨10%,乳清蛋白价格上涨15%);(2)产品结构优化不及预期(高端产品占比下滑导致整体毛利率下降);(3)促销费用增加(如买赠活动导致实际售价低于标价)。
- 费用高企:销售费用率从2024年的28%提升至32%,主要因:(1)广告投放增加(如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投放母婴类KOL广告,费用同比增长20%);(2)线下渠道拓展费用(如母婴店进场费、终端陈列费同比增长18%);(3)促销活动费用(如“618”大促期间折扣力度加大,费用同比增长25%)。
- 净利率收缩:毛利率下降与费用高企共同导致净利率从2024年的18%下滑至11%,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47%。
四、应对策略:从“规模扩张”到“效率提升”的转型
(一)产品结构优化:强化高端与功能型产品,提升毛利率
- 高端产品升级:针对星飞帆系列进行配方升级(如增加乳铁蛋白含量至100mg/100g,高于竞品的80mg/100g),并推出“星飞帆有机版”(单价350元/罐),瞄准高端有机奶粉市场(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约80亿元,同比增长12%)。
- 功能型产品布局:加大特殊配方奶粉研发投入,推出“飞鹤敏护”(针对过敏体质宝宝)、“飞鹤智护”(针对大脑发育)等产品,填补功能型市场空白。2025年下半年计划将功能型产品占比从当前的10%提升至15%。
- 中低端产品优化:淘汰部分销量下滑严重的中低端产品(如飞帆经典系列),推出“飞帆新国标”(单价220元/罐),通过“高性价比”定位抢占下沉市场(三至六线城市),应对进口品牌的降价竞争。
(二)成本控制:优化供应链与费用结构,提升净利率
- 原材料成本控制:依托自有牧场(黑龙江齐齐哈尔、吉林长春)提升原奶自给率(从2024年的60%提升至70%),降低对外部奶源的依赖;与乳清蛋白供应商签订3年长期合同,锁定原材料价格(预计降低成本5%)。
- 供应链效率提升:优化物流网络(如在华中、华南建立区域配送中心),降低运输成本(预计减少3%);引入SAP系统优化库存管理,将库存周转天数从2024年的65天缩短至55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费用结构优化:减少低效广告投放(如传统电视广告投放减少20%),增加线上精准营销(如抖音直播、小红书KOL合作),提高广告转化率(预计提升15%);与母婴店签订“销量挂钩”的终端费用协议(如陈列费与销量挂钩,减少固定支出),降低线下渠道费用(预计减少8%)。
(三)渠道拓展:线上线下融合,抢占下沉市场
- 线上渠道强化:加大线上平台(天猫、京东、拼多多)的投入,推出“线上专属款”(如飞鹤星飞帆小罐试喝装),吸引年轻消费者(2025年上半年线上奶粉销量占比达35%,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与抖音、快手合作开展直播带货(如邀请母婴类大V“年糕妈妈”直播,单场销量突破1万罐),提升品牌线上曝光度。
- 下沉市场渗透:针对三至六线城市,推出“飞鹤乡镇专卖店”模式,通过“加盟+培训”支持(如免费提供终端陈列设计、导购培训),提升下沉市场覆盖率(从2024年的70%提升至80%);开展“农村妈妈课堂”活动(如讲解奶粉喂养知识),增强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提升品牌忠诚度。
(四)研发与品牌:强化技术壁垒与品牌认知,巩固市场地位
- 研发投入升级:2025年计划将研发投入占比从2024年的3%提升至5%,建立“北京研发中心+黑龙江牧场试验基地”的双研发体系,聚焦“中国宝宝体质”的配方研究(如针对中国宝宝肠道菌群特点,优化益生菌配方),强化技术壁垒。
- 品牌营销升级:围绕“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核心诉求,开展“实证营销”(如联合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宝宝奶粉营养需求白皮书》),增强品牌科学性与可信度;针对年轻父母(95后、00后)开展“情感营销”(如推出“飞鹤亲子时光”短视频系列),传递“陪伴成长”的品牌理念,提升品牌情感共鸣。
(五)财务优化:提升资产周转率与现金流管理
- 资产周转率提升:通过优化库存管理与渠道拓展,将资产周转率从2024年的0.8次提升至0.9次,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 现金流管理强化: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如与经销商签订“账期缩短”协议,将账期从60天缩短至45天),提高现金流回笼速度;减少非必要资本支出(如暂缓新建牧场计划),保持现金流稳定(2025年上半年现金流净额约12亿元,同比增长8%)。
五、结论
飞鹤作为国产奶粉龙头,面临着行业存量竞争与自身业绩下滑的双重挑战。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成本控制、渠道拓展、研发与品牌升级”的综合策略,有望实现从“规模扩张”到“效率提升”的转型。预计2025年下半年,随着高端与功能型产品占比提升、成本控制见效,飞鹤营收下滑幅度将收窄至5%以内,净利润下滑幅度将收窄至30%以内,逐步恢复增长动力。
数据来源说明:
- 行业数据:艾瑞咨询、易观分析、天猫母婴研究院;
- 公司数据:中国飞鹤2024年年报、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 市场数据:国家统计局、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