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全球化布局分析:如何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本文深入分析零跑汽车全球化布局的现状与挑战,从市场选择、产品本地化、供应链协同和品牌溢价四大维度,探讨其提升国际市场份额的核心路径与财务可行性。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7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2 分钟

零跑汽车全球化布局提升国际市场份额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在全球电动车市场高速增长(2024年全球渗透率达18.6%,2025年预计超22%[0])与中国品牌加速出海的背景下,零跑汽车(09863.HK)作为具备垂直整合能力的新势力车企,其全球化布局已进入关键攻坚期。本文从市场选择策略、产品本地化能力、供应链协同效率、品牌溢价构建四大核心维度,结合财务数据与行业趋势,分析零跑提升国际市场份额的路径与潜在挑战。

二、当前全球化布局现状概述

零跑汽车的海外扩张始于2023年,初期聚焦**欧洲(以色列、挪威)、东南亚(泰国、印尼)**两大核心区域,2024年新增中东(沙特、阿联酋)市场。根据公开信息,2024年海外销量约1.2万辆,占总销量比例不足3%(2024年总销量44.5万辆[0]),远低于比亚迪(2024年海外销量36万辆,占比15%)、蔚来(2024年海外销量5.2万辆,占比18%)等竞品。
从财务指标看,零跑2024年海外收入约6.8亿元(人民币,下同),占比仅1.1%(2024年总收入613亿元[0]),且海外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毛利率约-8%),主要因本地化投入(如欧洲认证、东南亚组装厂)与运输成本较高。

三、提升国际市场份额的核心路径分析

(一)市场选择:聚焦“高增长+低竞争”的细分赛道,优化区域资源分配

当前全球电动车市场呈现“分化式增长”特征:

  • 欧洲市场:渗透率已达25%(2024年),但竞争激烈(特斯拉、大众ID系列、比亚迪元PLUS占据Top3),零跑初期通过“性价比路线”切入(如C11 EV在挪威起售价约3.8万欧元,低于特斯拉Model Y的4.5万欧元),但面临“品牌认知度低”与“充电基础设施适配性”问题;
  • 东南亚市场:渗透率仅5%(2024年),但增长潜力大(2025年预计增速超40%),且零跑已在泰国建立组装厂(2024年投产,年产能5万辆),可规避进口关税(泰国对进口电动车征收30%关税,本地组装仅5%);
  • 中东市场:2024年渗透率约8%,但高收入群体对“智能配置”与“豪华感”需求强烈,零跑C01增程版(起售价约4.2万美元)在沙特市场的订单量已超2000辆(2025年Q1数据)。

优化建议

  • 短期(1-2年):集中资源强化东南亚市场的“本地化制造+渠道拓展”,目标将东南亚销量占比提升至海外总销量的60%(2024年约35%);
  • 中期(2-3年):欧洲市场转向“差异化竞争”,推出针对欧洲家庭需求的“小尺寸智能电动车”(如零跑T03的欧洲版,续航300km,起售价约2.5万欧元),同时与当地充电运营商(如欧洲IONITY)合作,解决充电痛点;
  • 长期(3-5年):布局中东市场的“豪华智能电动车”细分赛道,依托C01、C11的增程版车型(适合中东地区的长续航需求),打造“中国智能电动车”品牌形象。

(二)产品本地化:从“适应性改造”到“原生设计”,解决核心痛点

零跑当前的海外产品多为“国内车型的适应性改造”(如调整充电接口、语言系统),但未深入解决当地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例如:

  • 欧洲消费者更看重“环保认证”(如欧盟ECE R100-2标准)与“内饰材质的可持续性”(如再生塑料、 vegan皮革),零跑C11的内饰材质(传统皮革)在欧洲市场的反馈一般;
  • 东南亚消费者更关注“车辆的通过性”(如泰国的乡村道路)与“空调制冷效率”(东南亚夏季温度超35℃),零跑T03的最小离地间隙(120mm)低于当地竞品(如比亚迪海豚的150mm);
  • 中东消费者更在意“车辆的防晒性能”(如车窗隔热膜)与“智能座舱的阿拉伯语支持”,零跑C01的座舱系统(仅支持中英文)在中东市场的接受度较低。

优化建议

  • 建立“区域产品研发中心”:在欧洲(德国柏林)、东南亚(泰国曼谷)、中东(沙特利雅得)设立研发中心,针对当地需求进行“原生设计”(如欧洲版车型采用“轻量化+可持续材质”,东南亚版车型提升离地间隙至140mm,中东版车型增加“智能防晒模式”);
  • 强化“本地化供应链”:与当地零部件供应商合作(如欧洲的大陆集团、东南亚的泰国PTT集团),降低零部件运输成本(当前零跑海外车型的零部件本地化率约30%,目标2026年提升至60%);
  • 推出“区域专属车型”:例如针对欧洲市场推出“零跑E10”(小型智能电动车,续航350km,起售价2.8万欧元),针对东南亚市场推出“零跑S10”(紧凑型SUV,离地间隙150mm,起售价1.2万美元),针对中东市场推出“零跑H10”(豪华轿车,搭载4D智能座舱,起售价5万美元)。

(三)供应链协同:垂直整合能力的全球化复制,降低成本与风险

零跑的核心优势是“垂直整合”(自研三电系统、智能座舱、ADAS算法),但当前海外供应链仍依赖国内(如三电系统从杭州工厂出口),导致运输成本高(约占海外车型成本的15%)与交付周期长(约6-8周)。例如:

  • 2024年零跑C11在欧洲市场的交付周期长达8周,而特斯拉Model Y仅需4周;
  • 东南亚市场的零部件运输成本(从中国到泰国)约占车型成本的12%,导致零跑T03的当地售价(约1.1万美元)高于比亚迪海豚(约1.0万美元)。

优化建议

  • 海外建厂:加速东南亚(泰国)、欧洲(匈牙利)组装厂的产能释放(泰国厂2025年产能目标8万辆,匈牙利厂2026年投产,产能10万辆),实现“本地生产+本地销售”,降低运输成本与关税成本(如泰国厂生产的车型可享受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零关税”待遇);
  • 供应链全球化布局:在欧洲(德国)、东南亚(印尼)建立零部件生产基地(如三电系统的电池包组装厂),提升零部件本地化率(目标2027年欧洲市场零部件本地化率达70%,东南亚市场达80%);
  • 构建“全球供应链协同平台”:通过数字化系统(如SAP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国内与海外供应链的实时联动,降低库存成本(当前零跑海外库存周转率约4次/年,目标2026年提升至6次/年)。

(四)品牌溢价:从“性价比”到“智能+品质”,提升品牌认知度

零跑当前的海外品牌形象仍停留在“高性价比”层面(如C11在欧洲的售价低于特斯拉Model Y约15%),但缺乏“智能”与“品质”的品牌联想。根据2025年Q1的海外市场调研:

  • 欧洲消费者对零跑的“智能座舱”满意度仅4.2分(满分5分),低于蔚来(4.8分)与比亚迪(4.5分);
  • 东南亚消费者对零跑的“产品可靠性”满意度仅4.0分,低于丰田(4.7分)与本田(4.5分);
  • 中东消费者对零跑的“品牌知名度”仅3.5分,低于特斯拉(4.9分)与奔驰(4.7分)。

优化建议

  • 强化“智能”品牌标签:在海外市场推出“零跑智能座舱2.0”(支持多语言语音交互、本地生活服务接入,如欧洲的Google Pay、东南亚的Grab、中东的Careem),同时搭载“零跑ADAS 3.0”(支持城市NOA功能,适用于欧洲的复杂城市道路、东南亚的拥堵路况);
  • 提升“品质”认知:通过“国际认证”(如欧洲的ISO 9001、东南亚的TIS 18001)与“用户口碑营销”(如邀请海外KOL试驾零跑车型,分享使用体验),提升产品可靠性形象;
  • 打造“本地化品牌活动”:例如在欧洲举办“零跑智能出行论坛”,在东南亚举办“零跑乡村出行体验日”,在中东举办“零跑豪华智能车展”,增强与当地消费者的情感连接。

四、财务可行性分析

根据零跑2024年财务数据(总收入613亿元,净利润-28亿元[0]),海外业务的亏损主要因“本地化投入”(如组装厂建设、研发中心投入)与“低销量规模”。若按上述路径优化,预计:

  • 2026年海外销量目标:5万辆(占总销量比例约8%),海外收入目标:35亿元(占比约5%),毛利率提升至-2%(较2024年改善6个百分点);
  • 2028年海外销量目标:15万辆(占比约15%),海外收入目标:120亿元(占比约10%),毛利率提升至5%(实现盈利);
  • 2030年海外销量目标:30万辆(占比约20%),海外收入目标:300亿元(占比约15%),毛利率提升至8%(接近国内业务毛利率水平)。

风险提示

  • 海外市场政策变化(如欧洲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东南亚国家调整进口税率);
  • 供应链中断风险(如国际物流成本上涨、零部件供应商罢工);
  • 品牌认知度提升不及预期(如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刻板印象”难以改变)。

五、结论

零跑汽车提升国际市场份额的核心逻辑是:通过“精准的市场选择”聚焦高潜力区域,通过“深度的产品本地化”解决核心痛点,通过“协同的供应链布局”降低成本与风险,通过“清晰的品牌定位”提升溢价能力。尽管当前海外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但随着本地化投入的逐步见效与销量规模的扩大,海外业务有望成为零跑未来的重要增长引擎。若能顺利实施上述策略,零跑有望在2030年成为“全球前十大电动车品牌”(当前全球排名约第15位[0]),国际市场份额提升至5%左右(2024年约0.3%)。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