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德地图2025年推出的扫街榜对本地生活市场的影响,探讨其差异化定位、用户与商家价值,以及对美团、抖音等竞争对手的挑战,展望本地生活服务未来发展趋势。
2025年,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进入“精细化竞争”新阶段。美团(3690.HK)凭借“到店+外卖+酒旅”的全场景布局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0],饿了么(阿里系)依托阿里生态维持约25%的份额[0],抖音本地生活则通过短视频流量红利快速崛起,2024年GMV突破3000亿元[1]。在此背景下,高德地图作为阿里生态中“位置服务”的核心入口,于2025年Q2推出“扫街榜”,聚焦“线下特色小店”和“本地生活新场景”,试图通过差异化竞争切入本地生活赛道。本文将从产品定位、竞争壁垒、生态协同三个维度,分析“扫街榜”对本地生活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根据网络搜索信息[2],“扫街榜”的核心定位是“基于位置的本地生活探索平台”,其功能设计与现有玩家形成显著差异:
这种定位的核心逻辑是:挖掘本地生活中“未被满足的探索需求”——当用户对“标准化商家”(如连锁餐厅、网红店)的需求饱和后,“寻找特色小店”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而“扫街榜”正是针对这一需求的精准布局。
根据易观分析[3],2024年本地生活用户中,“探索型消费”(即“为寻找特色商家而主动搜索”)的占比已达35%,且这一群体的“客单价”和“复购率”均高于“刚需型消费”(如外卖、快餐)。“扫街榜”的推出,恰好抓住了这一群体的需求:
当前本地生活市场中,中小商家的“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美团的“推广通”费用占商家营收的10%-15%[4],抖音的“短视频投放”成本则更高(单条视频的推广费用可达数千元)。“扫街榜”的“UGC驱动”模式,为中小商家提供了“低成本”的曝光机会:
“扫街榜”的推出,将迫使现有玩家重新审视“本地生活”的“场景边界”:
此外,“扫街榜”的“UGC驱动”模式,也将推动行业从“商家付费推广”向“用户真实体验”转型,倒逼平台提升“内容的真实性”(如打击“刷好评”“虚假种草”)。
“扫街榜”的推出,是高德地图从“导航工具”向“本地生活入口”转型的关键一步。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差异化的“探索型”场景布局,挖掘本地生活中“未被满足的需求”,提升高德地图的“本地生活”入口地位。
从竞争格局来看,“扫街榜”不会直接挑战美团的“主导地位”,但会重构“本地生活”的“服务边界”——将“本地生活”从“标准化刚需”延伸至“个性化探索”,推动市场向“更精细化、更用户主导”的方向发展。
对于高德地图而言,“扫街榜”的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持续沉淀“真实的扫街数据”(避免“刷榜”等虚假行为)、能否与阿里生态形成协同(如与支付宝的“到店支付”、淘宝的“本地生活商品”联动)。若能解决这些问题,“扫街榜”有望成为高德地图“本地生活”战略的核心增长点,甚至改变本地生活市场的“竞争格局”。
[0] 券商API数据(2025年Q1本地生活市场份额)
[1] 抖音本地生活2024年GMV数据(易观分析)
[2] 高德地图“扫街榜”功能介绍(网络搜索)
[3] 易观分析:2024年本地生活用户行为报告
[4] 美团商家推广成本调研(艾瑞咨询)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