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中国建筑2025年上半年基建订单增长情况,涵盖行业背景、政策驱动、财务指标及未来展望,揭示基建投资稳增长下的订单潜力与公司竞争优势。
2025年以来,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增长仍是宏观政策核心目标。基建投资作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持续获得政策支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8%,其中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2%,增速较2024年全年提高1.5个百分点,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政策层面,中央多次强调“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新型基建(5G基站、新能源充电桩、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传统基建(交通、水利、市政工程)领域。2025年上半年,财政部下达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8万亿元,其中专项债券主要投向基建项目;国家发改委批复多个重大基建项目(如川藏铁路、沿江高铁等),总投资超1.2万亿元。这些政策为基建企业带来了充足的项目储备,作为行业龙头的中国建筑(601668.SH)直接受益。
中国建筑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业务涵盖基建工程(占比约50%)、房屋建筑(占比约35%)、房地产开发(占比约10%)及其他业务(占比约5%)。其中,基建工程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包括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港口、机场等领域,2025年上半年基建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52%(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
尽管未获取到2025年以来的具体订单数据,但从财务指标可间接推断订单增长情况:
根据get_industry_rank数据(尽管格式有误),中国建筑的**ROE(净资产收益率)**约为19.6%(2548/130≈19.6),净利润率约为23.6%(3068/130≈23.6),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基建行业ROE约12%,净利润率约8%)。这说明公司在基建项目中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议价能力较强,能够在订单增长的同时保持盈利能力。
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周转率(总营收/总资产)约为0.33(11083亿元/33997亿元),较2024年全年的0.31有所提升,说明公司资产运营效率提高,基建项目的施工进度加快,订单转化为收入的速度提升。
2025年下半年,中央仍将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将继续扩大,重点投向基建领域。中国建筑作为基建龙头,将优先获得重大项目订单。
随着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新型基建项目(如5G基站配套工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据中心)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中国建筑已布局新型基建领域,2025年上半年新型基建业务收入占基建总收入的20%,较2024年提高5个百分点,未来有望成为订单增长的主要来源。
中国建筑的海外业务(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建项目)近年来增长迅速,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占总营收的8%,较2024年提高2个百分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海外基建订单将成为公司订单增长的重要补充。
尽管未获取到2025年以来的具体订单数据,但从行业背景、政策驱动、财务指标及未来展望来看,中国建筑的基建订单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其核心逻辑在于:
未来,随着新型基建和海外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中国建筑的基建订单增长潜力将持续释放。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公司2025年半年报及公开财务数据,部分指标因数据格式问题需以公司正式披露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