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概况与远洋捕捞业务布局
中水渔业(全称: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国务院直属大型央企)控股的远洋渔业龙头企业,成立于1998年,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以远洋捕捞为核心主业,兼顾渔业服务(冷藏运输、油料补给)及水产品加工贸易,是国内远洋渔业的“开拓者与排头兵”,资产规模、船队规模及全球布局均位居行业前列。
1. 远洋捕捞业务核心布局
- 船队规模:拥有各类渔船及辅助船舶300余艘,涵盖金枪鱼延绳钓、鱿鱼钓、拖网等多种作业类型,其中大型远洋渔船占比约40%(如超低温金枪鱼船),具备全球远洋作业能力。
- 作业区域:覆盖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南极海域,涉及20多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如西非、东南亚、南美等),形成“全球海域覆盖+区域化深耕”的布局。
- 主要品种:以金枪鱼(超低温、冰鲜)、鱿鱼(阿根廷鱿鱼、秘鲁鱿鱼)、软体鱼(章鱼)、硬体鱼(鳕鱼)及虾蟹贝类为主,其中金枪鱼、鱿鱼为核心利润贡献品种(占远洋捕捞收入的60%以上)。
- 产业配套:国内建有舟山、烟台2个远洋渔业基地(集捕捞、冷藏、加工、物流于一体),在非洲、欧洲、亚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40多个分支机构,形成“捕捞-运输-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
二、2025年上半年远洋捕捞业务财务表现
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及业绩预告,远洋捕捞业务是公司营收与利润的核心来源,上半年表现亮眼:
1. 营收与利润:量价齐升推动增长
- 总营收: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营收17.47亿元(同比增长约15%),其中远洋捕捞业务收入占比约75%(约13.10亿元),贡献主要增长动力。
- 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13.19%-27.33%,业绩预告区间),基本每股收益0.2359元。净利润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为:
- 产量增加:2025年上半年远洋捕捞产量同比增长约12%(主要来自西非、南美海域的金枪鱼、鱿鱼捕捞);
- 价格上涨:金枪鱼(尤其是超低温金枪鱼)、鱿鱼等核心品种国际市场价格同比上涨8%-15%(受全球渔业资源供给收缩及需求复苏影响)。
2. 成本与费用控制:规模效应显现
- 营业成本:上半年营业成本16.56亿元(同比增长10%),低于营收增速(15%),主要因船队规模化作业降低单位捕捞成本(如燃油、人工成本分摊);
-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3539万元)、管理费用(7898万元)、财务费用(4532万元)合计同比增长约5%,其中财务费用增速放缓(主要因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稳定,减少汇兑损失);
- 毛利率:上半年毛利率约5.2%(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主要因产量与价格双升带动收入增长快于成本增长。
3. 现金流与资产质量
- 经营活动现金流: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78亿元(同比增长22%),主要来自远洋捕捞收入的现金回笼(海外客户付款周期缩短);
- 资产负债结构:截至2025年6月末,总资产61.61亿元,总负债29.92亿元,资产负债率约48.5%(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财务状况稳健;
- 现金储备:货币资金11.53亿元(同比增长18%),为后续船队更新、海外基地扩张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二、行业地位与竞争力分析
1. 行业龙头地位
中水渔业是国内远洋渔业的标杆企业,其远洋捕捞产量占全国远洋渔业总产量的15%左右(2024年数据),金枪鱼捕捞量居国内第一(占全国金枪鱼产量的25%)。公司拥有“明珠”(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中水远洋”等多个知名品牌,产品畅销全球(覆盖中国、非洲、欧洲、北美等市场),在国际远洋渔业市场具备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2. 核心竞争力
- 国企背景与政策支持:作为央企控股企业,公司享受国家远洋渔业发展专项补贴(如渔船更新改造补贴、燃油补贴),且在海外海域作业许可、外交协调等方面具备优势;
- 全球产业链一体化:从远洋捕捞到冷藏运输(拥有10余艘大型冷藏运输船)、加工贸易(国内舟山、烟台基地及海外40多个分支机构),形成“捕捞-储运-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降低中间环节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 技术与人才优势: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远洋捕捞团队(船员中具备10年以上远洋作业经验的占比约60%),且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开展远洋渔业技术研发(如超低温保鲜技术、渔船节能技术)。
三、风险因素分析
1. 政策风险
- 国际渔业法规限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相关国家的专属经济区规定(如西非国家对外国渔船的配额限制),可能导致公司作业区域收缩或配额减少;
- 国内政策调整:若国家减少远洋渔业补贴(如燃油补贴退坡),将增加公司运营成本。
2. 市场风险
- 产品价格波动:金枪鱼、鱿鱼等核心品种的国际价格受全球供需关系影响(如厄尔尼诺现象导致鱿鱼产量下降,价格上涨;或全球经济下行导致需求收缩,价格下跌);
- 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其他远洋渔业企业(如开创国际、中鲁B)及国际巨头(如日本丸红、韩国三星)的竞争,可能挤压公司市场份额。
3. operational风险
- 远洋作业不确定性:恶劣天气(如台风、风暴)、渔船机械故障或海上事故,可能导致产量下降或财产损失;
- 海外经营风险:部分作业区域(如西非)的政治不稳定(如政变、战乱),可能影响渔船作业或资产安全。
4. 汇率风险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约60%(以美元计价),而成本主要以人民币计算(如燃油、人工)。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跌,将导致公司汇兑损失(2024年汇兑损失约1200万元)。
四、未来展望与增长动力
1. 战略规划:践行“大食物观”,拓展加工领域
公司响应国家“大食物观”战略(即“向海洋要食物”),将水产品加工贸易作为未来增长重点。目前,公司已在国内建有10余个符合欧盟卫生标准的加工基地(如舟山金枪鱼加工基地),加工产品包括金枪鱼罐头、鱿鱼丝、冷冻鱼片等,附加值较原料销售提升30%-50%。2025年上半年,加工贸易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占总营收的20%),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
2. 增长动力
- 船队更新与技术升级:公司计划未来3年投资5亿元,更新10艘大型远洋渔船(如超低温金枪鱼船),提高捕捞效率与产品质量;
- 海外基地扩张:拟在东南亚(如越南)、南美(如秘鲁)建设新的远洋渔业基地,拓展作业区域与市场覆盖;
- 产品结构优化: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如超低温金枪鱼、有机鱿鱼)的占比,提高产品毛利率。
五、结论
中水渔业作为国内远洋渔业的龙头企业,具备国企背景、全球布局及全产业链优势,2025年上半年远洋捕捞业务表现亮眼(净利润增长13%-27%)。未来,随着加工贸易业务的快速发展及船队技术升级,公司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但需警惕政策风险(如补贴调整)、市场风险(如价格波动)及 operational风险(如海上事故)的影响。
从财务角度看,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稳健、现金流充足,具备抗风险能力;从行业角度看,远洋渔业是国家“大食物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将受益于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增长。总体而言,中水渔业的远洋捕捞业务具备长期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