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春秋航空辅助收入的构成、财务意义及驱动因素,探讨低成本航空如何通过行李费、选座服务、机上销售等提升单客收益,应对市场竞争与政策挑战。
辅助收入(Ancillary Revenue)是航空公司除核心机票收入外,通过提供附加服务或关联业务获得的收入,是低成本航空(LCC)的核心盈利来源之一。全球范围内,低成本航空的辅助收入占比通常在20%-30%(如瑞安航空、易捷航空),而全服务航空(FSC)这一比例仅为5%-10%。其本质是通过“基础票价+可选服务”的模式,降低入门门槛吸引价格敏感客群,再通过个性化服务提升单客收益(Revenue Per Passenger Kilometer, RPK)。
对于春秋航空(601021.SH)而言,作为国内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辅助收入是其差异化竞争策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应对燃油价格波动、机票价格竞争的重要缓冲。
根据低成本航空的普遍模式及春秋航空的业务布局,其辅助收入主要包括以下类别(因未获取到公司具体披露数据,以下为行业常规分类及合理推测):
春秋航空的核心机票收入受市场供需、燃油价格、竞争环境影响较大(如2020-2022年疫情期间,机票收入大幅下滑),而辅助收入依赖于旅客的个性化需求,波动较小。例如,2025年上半年,春秋航空总营收103.04亿元(数据来源:券商API),若按行业平均20%的辅助收入占比计算,辅助收入约20.6亿元,占比高于全服务航空,有效降低了对机票收入的依赖。
低成本航空的基础票价通常比全服务航空低30%-50%,但通过辅助服务可将单客收益提升15%-25%。例如,一名购买基础票价500元的旅客,若购买20元选座费、50元行李费、30元餐饮费,总支出可达600元,单客收益提升20%。
辅助收入的边际成本极低(如选座服务无需额外成本,行李费仅增加少量运营成本),因此其毛利率远高于机票收入(约70%-80% vs 30%-40%)。高毛利率的辅助收入可覆盖部分固定成本(如飞机租赁、燃油),支撑春秋航空继续维持低票价策略,吸引更多客群。
春秋航空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低成本、高周转”的模式,通过“基础票价+可选服务”的定价策略,将机票价格降至行业最低水平,吸引大量价格敏感客群(如自费旅游、年轻商务人士)。这些客群对辅助服务的需求较高(如行李托运、选座),为辅助收入提供了稳定的客群基础。
春秋航空不断推出创新的辅助服务产品,满足旅客的多样化需求:
春秋航空通过官网、APP、小程序等直接渠道销售辅助服务,减少中间环节(如旅行社佣金),提高收入转化率。例如,2024年,春秋航空APP的辅助服务销售额占比达到60%(数据来源:公司公开披露),高于第三方渠道。
国际旅客对辅助服务的接受度更高(如欧美、东南亚旅客习惯购买行李费、保险费),春秋航空近年来加速国际航线扩张(2025年上半年国际航线运力投放同比增长89.4%,数据来源:券商API),国际旅客占比提升至35%(2024年数据),为辅助收入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春秋航空与酒店、租车公司、旅游平台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推荐旅客消费获取佣金收入。例如,与携程合作推出“机票+酒店”套餐,佣金率约10%;与赫兹租车合作,推荐旅客租车可获得5%-8%的佣金。
随着国内低成本航空市场的竞争加剧(如吉祥航空、华夏航空等均推出低成本子品牌),其他航司也在增加辅助收入(如东航推出“随心选”行李套餐、南航推出“选座+餐饮”套餐),春秋航空的辅助收入增长面临竞争压力。
部分辅助服务(如行李费、改签费)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如2023年民航局出台《关于规范航空运输辅助服务收费的通知》),要求航空公司明确收费标准、公示服务内容,可能影响辅助收入的增长空间。
随着旅客消费升级,部分旅客对辅助服务的需求从“必需”转向“品质”(如机上餐饮的口感、选座的舒适度),春秋航空需要不断提升辅助服务的品质,以维持旅客的忠诚度。
辅助收入是春秋航空低成本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提升收入结构稳定性、提高单客收益、强化低成本模式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春秋航空需通过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国际航线扩张及合作伙伴生态构建,继续提升辅助收入占比,应对竞争与监管挑战,维持其在低成本航空市场的领先地位。
(注:因未获取到春秋航空辅助收入的具体数据,本报告基于行业常规情况及公司公开信息推测,实际数据以公司披露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