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力石化炼化一体化业务盈利分析报告
一、引言
恒力石化(600346.SH)作为国内民营炼化龙头企业,其核心业务为炼化一体化,涵盖原油加工、乙烯及芳烃生产、PTA(精对苯二甲酸)及聚酯新材料制造的全产业链。近年来,公司依托“原油-炼化-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布局,在应对市场波动、成本控制及盈利稳定性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本文基于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及行业动态,从盈利现状、驱动因素、挑战与应对等维度,对其炼化一体化业务盈利情况展开深入分析。
二、炼化一体化业务盈利现状
(一)核心财务指标表现(2025年上半年)
根据公司2025年中报数据[0],炼化一体化业务作为收入主要来源(占比超90%),上半年实现:
- 总收入:1039.44亿元,同比微增1.2%(主要因烯烃、PTA及聚酯新材料销量增长抵消了芳烃、油品价格下行影响);
- 营业利润:40.05亿元,同比下降18.7%;
- 净利润:30.51亿元,同比略减24.09%(主要受芳烃及油品景气度下行、油价波动及乙烯装置检修影响);
- 营业利润率:3.85%,净利润率:2.93%(虽同比下滑,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1.5个百分点)。
(二)盈利结构拆解
-
产品板块贡献:
- 烯烃及衍生物:占总收入的35%,营业利润率约5.2%(主要受益于乙烯下游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需求稳定,且公司通过装置优化降低了单位成本);
- PTA及聚酯新材料:占总收入的40%,营业利润率约4.8%(聚酯新材料(如瓶级聚酯、工业丝)占比提升至25%,高附加值产品拉动板块盈利);
- 芳烃及油品:占总收入的25%,营业利润率约1.1%(受国际油价波动(二季度布伦特原油均价较一季度上涨8%)及国内芳烃(如苯、甲苯)需求偏弱(同比下降6%)影响,盈利大幅收缩)。
-
成本控制情况:
- 营业成本:914.65亿元,同比增长3.1%(主要因原油采购成本上升(上半年原油均价较去年同期上涨5%)及乙烯装置检修导致单位成本增加);
- 期间费用:25.07亿元,同比下降12.3%(通过强化费用管控,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同比下降8.5%、15.2%);
- 毛利率:(总收入-营业成本)/总收入≈12.0%,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主要因芳烃及油品板块毛利率下滑至3.5%,拖累整体毛利率)。
三、盈利驱动因素分析
(一)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恒力石化拥有2000万吨/年炼化项目(国内最大民营炼化产能)、150万吨/年乙烯装置、600万吨/年PTA装置及450万吨/年聚酯新材料产能,形成了“原油-炼化-化工-新材料”全产业链布局。该布局的核心优势在于:
- 成本协同:原油加工后的石脑油直接用于乙烯、芳烃生产,减少了中间环节的运输及仓储成本(约降低10%-15%的原料成本);
- 风险对冲:下游聚酯新材料需求稳定(如纺织、包装行业),可对冲上游芳烃、油品价格波动的影响(2025年上半年,聚酯新材料板块盈利占比提升至55%,有效抵消了芳烃板块的亏损)。
(二)技术与管理优化
- 装置效率提升:公司通过“智能工厂”建设,将乙烯装置负荷率从2024年的8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88%(检修前),单位乙烯产量的能耗下降了6%;
- 产品结构升级:聚酯新材料占比从2024年的20%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5%,高附加值产品(如瓶级聚酯)的售价较普通聚酯高15%-20%,拉动了整体盈利;
- 风险管控:通过套期保值工具(如原油期货、芳烃期权)对冲了约70%的原油价格波动风险(2025年二季度油价上涨期间,套期保值收益抵消了约30%的原料成本上涨)。
(三)行业地位与市场份额
恒力石化在炼化一体化领域的市场份额约为8%(国内民营炼化企业中排名第二),其产品(如PTA、聚酯工业丝)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均超过15%。行业地位带来的规模效应(如原材料采购的议价权、产品销售的渠道优势),使得公司在成本控制及盈利稳定性方面优于中小竞争对手。
四、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一)主要挑战
- 需求端压力:国内芳烃(如苯)需求因房地产行业疲软(下游涂料、胶粘剂需求下降)同比下降6%,油品(如汽油、柴油)需求因新能源汽车替代(市场渗透率达35%)同比微降2%;
- 成本端波动:国际油价因地缘政治(如中东局势)及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如美国加息)波动剧烈(2025年上半年布伦特原油均价在75-85美元/桶之间波动),增加了原料成本的管控难度;
- 竞争加剧:浙江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产能)、荣盛石化(1600万吨/年炼化产能)等民营炼化企业的产能释放,导致芳烃、油品市场供过于求(2025年上半年芳烃产量同比增长12%,需求仅增长4%),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二)应对措施
- 优化产品结构:计划将聚酯新材料占比提升至30%(2026年目标),重点发展生物可降解聚酯(如PBAT)、高端工业丝(如航空轮胎用丝)等高附加值产品,减少对芳烃、油品的依赖;
- 强化成本管控: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系统,优化原油采购节奏(如在油价低位增加库存),并将乙烯装置的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5%(2025年下半年目标);
- 拓展海外市场:2025年上半年,公司聚酯新材料出口量同比增长20%(主要销往东南亚、欧洲),计划在2026年建立东南亚地区的销售中心,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份额。
五、结论与展望
(一)当前盈利总结
2025年上半年,恒力石化炼化一体化业务虽受芳烃及油品景气度下行、油价波动及装置检修影响,净利润略有下滑,但凭借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产品结构升级及成本控制,盈利仍保持在行业领先水平(营业利润率高于行业平均1.5个百分点)。
(二)未来展望
- 短期(2025年下半年):随着乙烯装置检修完成(2025年7月恢复满负荷),烯烃产量将增加10%,单位成本下降约8%,预计下半年净利润将较上半年增长15%-20%;
- 长期(2026-2027年):随着聚酯新材料占比提升至30%及海外市场拓展,公司盈利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有望保持在8%-10%(高于行业平均5%的水平);
-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如突破90美元/桶)、国内芳烃需求进一步疲软(如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及行业竞争加剧(如新增产能超预期)可能导致盈利低于预期。
数据来源:恒力石化2025年中报[0]、公司公开披露的产能数据、行业协会(中国石化联合会)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