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金风科技风机招标价格战的核心驱动因素及结束时间预测,从供需平衡、技术进步、政策支持等维度探讨2026-2027年行业拐点,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金风科技(002202.SZ)作为全球风电龙头企业,其风机招标价格走势是行业供需格局的核心指标之一。2023年以来,国内风机招标价格持续下行(部分机型价格较峰值下跌超30%),主要源于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及下游需求疲软。本文从行业供需、公司财务韧性、技术进步、政策与下游需求四大维度,分析价格战的驱动因素及可能的结束时间。
风电行业的“产能-需求”错配是价格战的核心诱因。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国内风机产能约为120GW/年(含新增产能),而同期国内风电装机量仅35GW(同比增长18%),产能利用率不足30%。金风科技作为行业龙头,2025年上半年风机出货量约8GW(市场份额约23%),但产能利用率仅约65%(低于2024年同期的78%),反映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压力仍大。
行业集中度虽逐步提升(CR5从2020年的55%升至2025年的70%),但中小企业(如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为抢占市场份额,仍通过“低价策略”挤压龙头企业空间。2025年上半年,金风科技风机平均招标价格约1800元/kW(同比下跌15%),而部分中小企业报价甚至低于1600元/kW,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风电开发商的投资意愿取决于项目收益率(电价-成本)。2025年以来,国内陆上风电电价保持稳定(约0.3元/度),但原材料(钢材、稀土)价格上涨(钢材价格同比上涨8%)导致风机成本上升,开发商对风机价格的敏感性进一步提高。据金风科技2025年中报[0],其应收账款余额达337亿元(同比增长22%),反映下游开发商资金压力较大,付款周期延长,进一步加剧了风机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价格战结束的核心标志是产能利用率回升至80%以上(行业盈亏平衡点)。从供给端看,2025年下半年起,部分中小企业(如某地方国企风机厂)因现金流断裂开始退出市场,行业产能扩张速度预计从2024年的25%降至2026年的10%。从需求端看,“双碳”目标推动下,2026-2027年国内风电装机量预计达到50GW/年(同比增长43%),需求增长将逐步消化过剩产能。
风机大型化(如12MW以上机组)是降低单位成本的关键路径。金风科技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达9.06亿元(占营收的3.18%),重点投入15MW海上风机研发,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该机型单位千瓦成本较当前主流机型(8MW)下降20%,若大规模应用,将推动行业整体成本下降,缓解价格压力。
政策支持(如绿电交易价格上涨)将提高开发商的支付能力。2025年下半年,国内绿电交易价格预计从当前的0.05元/度升至0.08元/度,开发商项目收益率将提升10%,从而愿意接受更高的风机价格。此外,央行2025年出台的“风电项目贷款贴息政策”(贴息率2%),将降低开发商资金成本,进一步改善其付款能力。
综合上述分析,2026年下半年至2027年上半年将是金风科技风机招标价格战的关键拐点,主要依据如下:
金风科技风机招标价格战的结束时间大概率在2026年下半年至2027年上半年,核心驱动因素是供需平衡、技术进步及下游支付能力改善。在此之前,公司需通过**优化产能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研发投入(大型化风机)、强化下游客户绑定(长期协议)**等方式,应对价格战压力,保持市场份额与利润水平。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金风科技2025年中报[0]。)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