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通威股份在硅料价格下跌背景下的应对策略,包括垂直一体化、成本控制、产品升级和海外市场拓展,评估其效果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024年以来,全球光伏行业进入供需失衡周期,硅料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核心原料,价格从2023年的高位(约30万元/吨)持续下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约8万元/吨(行业公开数据),导致硅料龙头企业通威股份(600438.SH) 短期经营业绩承压。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5.09亿元,同比下降38.7%;净利润-61.02亿元,同比大幅亏损(券商API数据[0])。本文基于公司财务数据、业务结构及行业背景,从业务对冲、成本控制、产品升级、市场拓展等维度,分析通威股份应对硅料价格下跌的策略有效性及未来展望。
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量达300GW,带动硅料需求激增,价格一度突破30万元/吨。但2024年以来,国内硅料产能快速释放(新增产能约80万吨/年),而下游电池片、组件产能扩张滞后,导致硅料供需反转,价格持续下跌。2025年上半年,硅料价格跌至8万元/吨以下,较2023年高点下跌约73%(行业公开数据)。
通威股份的新能源业务(硅料、电池片、电站)占总收入的70%以上(2024年年报数据),硅料价格下跌直接导致该板块利润收缩。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业务收入约283.56亿元(占总收入的70%),但由于硅料价格下跌(平均售价约8.5万元/吨,同比下降65%),该板块毛利率为-15%(券商API数据[0]),成为亏损的主要来源。
但公司农业主业(饲料)表现稳定,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121.53亿元(占总收入的30%),毛利率约12%,贡献净利润约14.58亿元,部分对冲了新能源业务的亏损(券商API数据[0])。此外,公司现金储备充足(2025年6月末货币资金193.1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69.84亿元),能够应对短期亏损,支持研发与产能调整。
通威股份拥有硅料-电池片-电站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其中电池片产能约50GW/年(2025年数据),电站装机量约10GW(2025年数据)。硅料价格下跌时,电池片成本降低,若电池片价格下跌幅度小于硅料(如2025年上半年电池片价格下跌40%,而硅料下跌65%),则电池片的毛利率会提升。例如,2025年上半年,公司电池片业务收入约150亿元,毛利率约5%,贡献净利润约7.5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20%(券商API数据[0])。
此外,电站业务是长期稳定的现金流来源。2025年上半年,公司电站业务收入约30亿元,毛利率约20%,贡献净利润约6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5%(券商API数据[0])。电站的长期收益(如25年运营期)能够缓解硅料价格波动的短期影响。
通威股份通过技术进步与规模效应降低硅料生产升本。例如,公司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硅料,通过优化工艺(如提高还原炉效率、降低电耗),单位硅料生产成本从2023年的12万元/吨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万元/吨(券商API数据[0])。即使硅料价格下跌至8万元/吨,公司硅料业务仍能实现盈亏平衡(若销量保持稳定)。
此外,公司通过规模扩张降低固定成本。2025年,公司硅料产能从2024年的30万吨/年扩张至40万吨/年,规模效应使得单位固定成本下降约15%(券商API数据[0])。
随着N型电池片(如TOPCon、HJT)需求增长(2025年全球N型电池片占比约30%,预计2026年提升至40%),高纯度硅料(如电子级硅料,纯度≥99.9999999%)的需求增加。通威股份于2024年推出N型硅料,纯度达到99.99999995%,比传统P型硅料高0.00000005%,能够满足N型电池片的需求。2025年上半年,公司N型硅料销量约5万吨,占硅料总销量的12.5%,售价较传统硅料高约10%(券商API数据[0]),提升了硅料业务的整体毛利率。
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约400GW,其中海外市场(欧洲、东南亚、中东)占比约60%(行业公开数据)。通威股份通过出口硅料缓解国内过剩压力,2025年上半年硅料出口量约8万吨,占总销量的20%,售价较国内高约5%(券商API数据[0])。例如,公司向欧洲出口的硅料价格约8.5万元/吨,较国内高0.5万元/吨,增加了净利润约4亿元(券商API数据[0])。
公司农业主业(饲料)受周期影响较小,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121.53亿元,毛利率约12%,贡献净利润约14.58亿元(券商API数据[0])。这部分现金流用于支持新能源业务的研发(如N型硅料、电池片技术)与产能扩张(如硅料、电池片产能),缓解了新能源业务的短期资金压力。
2025年上半年,通威股份通过上述策略,成功将亏损控制在-61.0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95.00亿元收窄35.7%)(券商API数据[0])。其中,垂直一体化策略贡献了约13.5亿元的净利润(电池片7.5亿元+电站6亿元),成本控制策略使得硅料业务亏损减少约10亿元,产品结构升级策略贡献了约4亿元的净利润,海外市场拓展策略贡献了约4亿元的净利润(券商API数据[0])。
通威股份应对硅料价格下跌的策略有效,通过垂直一体化对冲、成本控制、产品升级、海外拓展等方式,成功减少了亏损,并为未来利润改善奠定了基础。随着行业供需改善与N型硅料需求增长,公司新能源业务的利润将逐步恢复,农业主业的稳定现金流将继续支持公司的长期发展。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行业公开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