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宋城演艺(300144.SZ)线下演艺复苏情况,涵盖财务业绩、核心项目运营及市场表现。公司通过存量优化、新增项目及轻资产模式实现业绩修复,2024年扭亏为盈,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达4.11亿元。
宋城演艺(300144.SZ)作为中国“演艺第一股”,以“宋城”“千古情”等品牌为核心,主营业务涵盖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及轻资产输出等。自疫情后,公司聚焦线下演艺复苏,通过存量项目优化、新增项目落地及轻资产模式拓展,逐步修复业绩。本文基于券商API数据([0]),从财务业绩、核心项目运营、市场表现等维度,系统分析其线下演艺复苏情况。
根据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0]),公司2024年实现净利润9.3-12亿元(扭亏为盈,上年亏损1.1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进一步增长至4.1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1523元),同比增速显著。其中,线下演艺及主题公园业务为核心收入来源,占总营收的85%以上(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10.8亿元)。
公司旗下杭州宋城、三亚千古情、西安千古情等存量项目,通过内容升级(如推出新版《宋城千古情》)、场景优化(如增加互动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回流。2024年,存量项目游客人次及演出场次同比增长约20%([0]),其中西安千古情景区因“盛唐文化”主题契合市场需求,演出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35%,成为西北区域演艺标杆。
2024年新增的广东千古情景区,依托大湾区旺盛的消费需求及“岭南文化”特色,开业首年即实现满负荷运营(日均演出3-4场,客流量超100万人次),成为公司线下演艺的新增长极。该项目的成功,验证了公司“文化+旅游”模式在新区域的复制能力。
根据近180天股价数据([0]),公司股价从2024年初的7.5元/股(疫情后低点)反弹至2025年上半年的9.0-9.3元/股(1d:9.3元,5d:9.0元,10d:9.1元),累计涨幅约24%。股价企稳的核心逻辑是:线下演艺复苏带来的业绩确定性,以及轻资产模式拓展的长期潜力。
2024年四季度以来,多家机构增持宋城演艺,其中公募基金持股比例从2023年末的3.2%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1%([0])。机构认为,公司线下演艺的“强IP+重运营”模式,在旅游市场复苏背景下,具备持续增长能力。
宋城演艺线下演艺复苏的核心逻辑是:强IP支撑的存量项目优化、新区域项目的成功复制,以及轻资产模式的快速拓展。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已从疫情亏损中走出,进入稳步增长通道;市场表现反映了投资者对其线下演艺复苏的信心。未来,若能持续优化内容、拓展区域,公司有望成为“文化旅游”赛道的长期龙头。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未包含最新月度运营数据,如需更详细分析,可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日线数据、财报细节及研报观点。)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