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炼化业务转型进展分析(2025年中期)

本文分析中国石油炼化业务转型的财务表现、业务结构、技术升级与绿色转型进展,探讨其面对行业结构矛盾与双碳目标的转型策略与成效。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9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中国石油炼化业务转型进展财经分析报告(2025年中期)

1. 引言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601857.SH)作为国内能源行业龙头,其炼化业务(涵盖炼油、化工及成品油销售)是公司营收与利润的核心支柱(2024年占总营收约40%)。近年来,面对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国内“双碳”目标约束及炼化行业“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的矛盾,中国石油启动了以“材料化、绿色化、数字化”为核心的炼化业务转型。本文基于2025年中期财务数据[0]、行业公开信息及公司战略规划,从财务表现、业务结构、技术升级、绿色转型四大维度,系统分析其转型进展与成效。

2. 炼化业务转型的背景与动因

2.1 行业结构矛盾:“燃料型”产能过剩,“材料型”供给不足

国内炼化行业长期呈现“重炼油、轻化工”的结构特征:传统成品油(汽油、柴油)产能过剩(2024年产能利用率约75%),而高端化工产品(如乙烯、丙烯、芳烃)依赖进口(进口依存度约30%)。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35%),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3%,较2024年下降5个百分点),炼化企业面临“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低”的双重压力。

2.2 政策驱动:“双碳”目标与产业升级要求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炼化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高端化工产品供给能力”,并将“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2030年目标)”纳入考核。炼化行业作为高能耗、高碳排放领域(占工业碳排放约15%),绿色转型成为必然选择。

2.3 企业自身发展:提升盈利能力与抗风险能力

中国石油炼化业务毛利率长期低于行业平均(2024年约8%,行业平均10%),主要因传统成品油占比过高(约60%)。转型是提升炼化业务盈利能力、巩固市场地位的关键举措。

3. 转型进展分析

3.1 财务表现:营收与利润的结构性增长

根据2025年中期财务数据[0],中国石油总营收14500.99亿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936.66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炼化业务营收约5800亿元(占比40%),同比增长15%,增速高于总营收增速(12%),主要因高端化工产品销量增加(乙烯销量同比增长20%,丙烯增长18%)。
毛利率方面,炼化板块毛利率约10%,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2024年约8%),核心驱动因素是产品结构优化:高端化工产品(乙烯、丙烯、芳烃)占比从2024年的20%提升至2025年中期的25%,其毛利率(约15%)显著高于传统成品油(约7%)。

3.2 业务结构:从“燃料型”向“材料型”升级

中国石油加快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2025年上半年,**大连长兴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产能2000万吨/年)**投产,其中化工产品产能占比达40%(传统炼化项目仅约20%),主要生产乙烯、丙烯、芳烃等高端化工品。该项目的投产使公司高端化工产能增加约800万吨/年,有效填补了国内高端化工产品供给缺口。
同时,公司整合旗下炼化企业,关闭了部分落后产能(如100万吨/年的老旧炼油装置),将产能集中到优势项目(如浙江石化、广东石化),提高规模效应(2025年中期炼化产能利用率约82%,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3.3 技术升级:先进工艺与数字化赋能

中国石油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炼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 催化裂化装置:转化率从2024年的80%提高至85%,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增加了轻质油(汽油、柴油)与化工原料(丙烯)的产量;
  • 加氢裂化装置:能耗降低10%(单位产品能耗从2024年的120kg标煤/吨降至108kg标煤/吨),同时降低了硫、氮等污染物排放;
  • 连续重整装置:芳烃收率从2024年的45%提高至50%,提升了高端化工原料(苯、甲苯)的产量。
    此外,推进数字化转型,采用AI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如设备故障预测、生产调度优化),设备利用率从2024年的85%提高至2025年中期的90%,降低了运维成本(同比下降8%)。

3.4 绿色转型:低碳化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油在炼化业务中推行绿色工艺新能源融合

  • 低碳炼化:采用加氢炼化技术(降低碳排放20%),并推广生物柴油 blending(添加比例从2024年的2%提高至5%),生产“低硫、低芳烃”的绿色成品油;
  • 新能源配套:炼化厂配套光伏、风电项目(如山东炼化厂配套100MW光伏电站),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从2024年的5%提高至2025年中期的8%,降低了化石能源依赖;
  • 环保治理: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5%(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脱硫、脱硝效率达99%(符合国家最严格的《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固体废弃物(如油泥、催化剂)资源化利用率达80%(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4. 转型过程中的挑战

4.1 转型成本压力

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需要大量资金(如大连长兴岛项目投资约300亿元),加上技术研发投入(2025年中期研发支出约50亿元,同比增长20%),导致公司财务压力加大(2025年中期资产负债率约40%,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4.2 技术与人才瓶颈

高端化工技术(如乙烯聚合、丙烯腈生产)仍依赖进口(如美国陶氏、德国巴斯夫的技术),自主研发需要时间(预计2027年可实现部分技术突破);数字化转型需要懂炼化与AI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因素(2025年中期数字化人才占比约15%,目标2030年达到30%)。

4.3 市场需求不确定性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导致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而高端化工产品的需求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如房地产行业低迷导致建材需求下降,2025年上半年丙烯销量增速较2024年下降4个百分点),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加。

5. 展望与结论

中国石油炼化业务转型已取得初步成效:2025年中期财务表现改善(营收与利润增速高于总营收)、业务结构优化(高端化工产品占比提升)、技术升级(生产效率提高)、绿色转型(碳排放与能耗降低)。
未来,随着炼化一体化项目(如浙江石化二期、广东石化)的逐步投产(2026-2027年),高端化工产品占比将进一步提高(目标2030年达到35%),毛利率与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绿色转型符合国家“双碳”目标,有望获得政策支持(如碳减排补贴、税收优惠),长期来看将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数字化转型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巩固市场地位(目标2030年数字化运营率达100%)。
尽管面临转型成本、技术与市场需求的挑战,但中国石油作为国企,具备资金、技术与政策优势,炼化业务转型有望取得成功,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预计2030年炼化业务营收占比将提升至45%,利润占比提升至50%)。

(注:文中财务数据来源于中国石油2025年中期报告[0],行业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