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移远通信AI算力模组在数据中心、边缘计算、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市场前景,预测2025年收入将达20亿元,探讨其竞争优势与风险因素。
AI算力模组是集成了高性能计算芯片(如GPU、NPU、ASIC)、内存、通信接口(如5G/6G、PCIe)的模块化算力单元,主要用于支撑AI模型的训练与推理,是数据中心、边缘计算、智能终端等场景的核心硬件。根据IDC 2024年全球算力市场报告,2024年全球AI算力模组市场规模达120亿美元,同比增长35%,预计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保持在28%以上,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移远通信作为全球无线通信模组龙头(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25%),近年来加速布局AI算力模组,依托无线通信技术积累,推出“通信+算力”融合型产品,核心布局包括:
移远AI算力模组的需求主要来自四大高增长场景:
生成式AI模型(如GPT-4、Claude 3)的训练需要海量算力,单模型训练成本高达数千万美元。移远的Yuanxin H100模组因支持高带宽内存(HBM3e)和PCIe 5.0接口,成为数据中心客户的首选之一。2024年,移远数据中心级模组收入占AI算力业务的40%,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50%。
边缘设备(如智能摄像头、工业机器人)需要实时处理数据(如人脸识别、缺陷检测),若将数据传输至云端处理,会导致延迟(通常>100ms),无法满足需求。移远的Edge系列模组(支持5G+AI)可将延迟降低至10ms以内,2024年边缘级模组收入占比30%,预计2025年增长至35%。
L4级自动驾驶需要处理10+路摄像头、1-2个激光雷达的数据,单辆车算力需求达1000+ TOPS。移远的车机模组因集成5G-V2X通信(支持车路协同)和低功耗设计(功耗<50W),受到特斯拉、比亚迪等客户的青睐。2024年车机级模组收入占比20%,预计2025年增长至25%。
手机、平板、VR/AR设备需要轻量级算力支持AI应用(如面部识别、语音助手、实时翻译)。移远推出的基于骁龙8 Gen 3芯片的终端AI模组,算力达30 TOPS(INT8),支持5G/Wi-Fi 7通信,2024年终端级模组收入占比10%,预计2025年增长至15%。
移远的竞争对手主要分为四类:
移远的AI算力模组主要采用英伟达(H100)和华为(昇腾910B)的芯片。若美国加强对英伟达芯片的出口管制(如限制H100对中国出口),可能导致移远的数据中心级模组供应短缺;若华为的昇腾芯片产能不足,可能影响移远的国产算力模组业务。
AI算力技术发展迅速,如光子计算(算力是电子计算的1000倍)、存算一体架构(降低内存延迟)的出现,可能导致现有电子算力模组过时。移远需要持续投入研发,跟进新技术,否则可能被淘汰。
更多厂商进入AI算力模组市场(如小米推出AI算力模组用于手机),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2024年,AI算力模组的平均价格为1万美元/枚,预计2025年将下降至8000美元/枚,压缩移远的利润空间。
为了保持技术领先,移远需要大量投入研发。2024年,移远的研发投入占比为15%(约10亿元),若研发投入不足,可能导致产品落后于竞争对手(如华为的昇腾910B芯片性能提升)。
随着生成式AI、边缘计算、智能汽车等场景的需求增长,移远的AI算力模组业务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移远的AI算力模组收入将达到20亿元(2024年为8亿元),占总收入的15%(2024年为8%);2026年,收入将达到35亿元,占比20%。
若移远能够解决芯片供应问题(如与英伟达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加大国产芯片的使用比例),持续投入研发(如开发光子计算模组),并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如智能医疗、智能农业),则有望成为全球AI算力模组市场的领先厂商(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份额达15%)。
移远通信的AI算力模组业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短期来看,受益于多场景需求增长和产品布局,业务将快速增长;长期来看,依托无线通信技术积累和全球市场份额,有望成为全球领先的AI算力模组厂商。但需要注意芯片供应、技术迭代、市场竞争等风险,需持续投入研发,保障芯片供应,拓展新场景,才能实现长期增长。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